
[Si Ku Quan Shu(Complete library in the Four Branches of Literature)] 中国清代编修的大型综合丛书。乾隆38年(1773)开馆编修,乾隆46年(1782)完成。共收书3503种,计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全书共缮写7部,分藏于北京、承德、沈阳、镇江、扬州、杭州等地。其中文津阁本现存北京图书馆,是七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丛书,其名称源于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体系“经、史、子、集”四部。以下是详细解释: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由乾隆皇帝主持编纂,始于1773年,历时13年完成。共收录古籍3462种,约79338卷,分装3.6万余册,总字数约8亿。参与编撰的学者达360余人,抄写人员超3800人。
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44类66属:
乾隆下令抄写7部,分藏于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等地,现存4部(3部完整,1部残本)。
现代语境中,“四库全书”常被用来比喻知识体系的庞大或学识渊博。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研究资料。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是一部巨大的文献集成。它包含了历代文人学者的著作、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等各类文献,共计七百八十种书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作。
《四库全书》的拆分部首是“勹”和“冊”,其中“勹”在现代汉字中作为底部部首,表示包裹或包裹的意思,而“冊”是一个单独的汉字,表示卷、册或书。《四库全书》共有14画。
《四库全书》的创始人是清朝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文化官员纪晓岚。他宣布了收集整理全国文献的计划,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协作的方式,完成了这个庞大的文献集成工作。该书于1773年出版,在清代的1794年完成了整理工作。
《四库全书》的繁体字是「四庫全書」。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四库全书》的字是以篆书形式书写的。篆书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形式,特点是结构简洁、笔画独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写法发生了变化,因此现代使用的字体已经与古代有所不同。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用《四库全书》这个词来形容一部文献非常丰富和详实的巨著。例如:这本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四库全书》,其中包含了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
组词的话可以有:府藏四库、四库全书选、四库禁书等。
近义词可以有:四库全书的同义词可以是四库集成。
反义词可以有:四库全书的反义词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词,但可以使用“不完整”、“零散”等词语来表示相反的意思。
百端交集百工衙仓敖差人麤缯捣子點計跌踼風雨不改否桑抚案高捷耿命格针锢蔽桂板爀爀黑珍珠话本隍堑浣溪笺婚生勦捕吉皇骥马进利记取九佑窭短句圜沮诘扣槃扪烛流诳盲目蔓引株连美化蜜面民安国泰南学磻谿陪奉迫慑骞举清矫勤悫虬兽日长似岁如化手电疏苗束手束足酥酡檀郎脱或委碎梧丘仙球涎濊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