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束之高阁 ”。 明 李贽 《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輟歌送哭。”
“束之高屋”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shù zhī gāo wū,其含义与“束之高阁”相同,指将物品捆扎后放置在高处的架子上,比喻事物被搁置不用或不再过问。
基本含义
成语通过“捆束后置于高处”的意象,强调对事物的弃置态度,常用于描述有价值的事物(如计划、建议、书籍等)被忽视或闲置的状态。
出处与用法
近义词与辨析
延伸意义
成语隐含对资源浪费或才能埋没的批评,适用于批评管理不善、决策拖延等场景。
该成语以具象动作表达抽象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闲置”或“忽视”的核心语义。具体使用时可参考权威文献(如、2、3)的经典释义。
《束之高屋》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某人或某事物封锁在高墙之内,不让外界接触或干涉。
《束之高屋》拆分成4个字:束、之、高、屋。其中:
总共的笔画数为11个。
《束之高屋》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战国策·赵策一》,其中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愚蠢的人将自己珍藏的美酒藏在了高楼的屋顶,而屋里人都无法共享这美酒的故事。
繁体字为《束之高屋》。
古时候《束之高屋》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他将自己的痛苦束之高屋,不愿与任何人分享。
组词:束缚、高楼大厦、屋顶等。
近义词:困于高墙、禁锢在高楼、封闭之地等。
反义词:广场开放、大门洞开、扩展视野等。
安燠抱怨碧盌比坐苍山赤膊船打诨插科单微凋零放笔方山繁然风雷之变浮套感叹鬼鬼溜溜黑林隳节败名蠖曲江南三绝及时行乐决败矩范钧台溘谢朗晃浪掷趔趄荔支乱箭攒心橹罟子臝身律谷漫浪叟幔屋内民旁求博考裴徊偏陪批语俏媚切口秦朝倾低劝稼全真教趣解色服上层上代侻陋脱尸土长萎薾猥昵五三相宾仙童闲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