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屋的意思、束之高屋的詳細解釋
束之高屋的解釋
同“ 束之高閣 ”。 明 李贽 《讀書樂》詩:“棄置莫讀,束之高屋,怡性養神,輟歌送哭。”
詞語分解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 高屋的解釋 .帽子頂部高起。亦指高起部分。《隋書·禮儀志六》:“﹝帽﹞皇太子在上省則烏紗,在 永福省 則白紗。又有繒皂雜紗為之,高屋下裙,蓋無定準。”《隋書·禮儀志七》:“案 宋 齊 之間,天子宴私,著白高帽,
網絡擴展解釋
“束之高屋”是一個古代成語,讀音為shù zhī gāo wū,其含義與“束之高閣”相同,指将物品捆紮後放置在高處的架子上,比喻事物被擱置不用或不再過問。
詳細解析:
-
基本含義
成語通過“捆束後置于高處”的意象,強調對事物的棄置态度,常用于描述有價值的事物(如計劃、建議、書籍等)被忽視或閑置的狀态。
-
出處與用法
- 來源:明代李贽《讀書樂》詩:“棄置莫讀,束之高屋,怡性養神,辍歌送哭。”
- 結構:動賓式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含中性色彩。
- 用法:作謂語、賓語或定語,例如:“這份提案雖好,卻被束之高屋,未能實施。”
-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束之高閣、束置高閣。
- 注意: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将其引申為“隔離保護”,但傳統解釋更側重“棄置不用”,需結合語境區分。
-
延伸意義
成語隱含對資源浪費或才能埋沒的批評,適用于批評管理不善、決策拖延等場景。
該成語以具象動作表達抽象含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閑置”或“忽視”的核心語義。具體使用時可參考權威文獻(如、2、3)的經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之高屋》的意思
《束之高屋》是一個成語,意為将某人或某事物封鎖在高牆之内,不讓外界接觸或幹涉。
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之高屋》拆分成4個字:束、之、高、屋。其中:
- 束:是一個由“木”字旁和“束”字形構成的漢字,表示捆綁、約束的意思。
- 之:是一個由“丿”字形構成的漢字,用作古代姓氏的簡化字形,并在後來引申為處所代詞。
- 高:是一個由“高”字形構成的漢字,表示垂直的、有一定高度的意思。
- 屋:是一個由“屍”字旁和“屋”字形構成的漢字,表示房屋、住宅的意思。
總共的筆畫數為11個。
詞源
《束之高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戰國策·趙策一》,其中的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愚蠢的人将自己珍藏的美酒藏在了高樓的屋頂,而屋裡人都無法共享這美酒的故事。
繁體
繁體字為《束之高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束之高屋》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他将自己的痛苦束之高屋,不願與任何人分享。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束縛、高樓大廈、屋頂等。
近義詞:困于高牆、禁锢在高樓、封閉之地等。
反義詞:廣場開放、大門洞開、擴展視野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