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策的意思、散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策的解释

拄杖散步。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北风吹瘴癘,羸老思散策。” 宋 杨万里 《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乾。” 元 王恽 《西江月·大河凝冰蔽川而下与一二僚友登白楼俯观》词:“散策暂辞鳧吏,倚楼来听渔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策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拄着拐杖散步”,常见于古代文学及诗词作品。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散”指随意、闲适的状态,“策”原指竹制手杖,后引申为拄杖而行的动作。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中“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描绘了诗人借散步排遣忧思的情境。

从词义演变看,“散策”在宋代文人作品中达到使用高峰。苏轼《次韵王巩南迁初归》写道“江家旧池台,修竹围一尺。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其中“归来散策君山下”一句,通过散步行为寄托了宦海沉浮后的超脱心境。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如钱钟书《围城》描写方鸿渐“独自信步散策”,暗示人物孤寂的心理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该词条,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归入“古代行为动词”类别,强调其包含“消遣性行走”与“器具使用”的双重语义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散策"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语,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详细解释

  1. 动作特征
    由"散"(随意走动)和"策"(手杖)组合而成,字面意为"拄着手杖漫步"。常见于描述老年人或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场景。

  2.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常寄托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情怀。如:

    • 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年老体弱仍渴望散步);
    • 杨万里《乙酉社日偶题》:"也思散策郊行去"(郊外漫步的雅兴)。

三、现代延伸

四、使用建议

适合描写闲适场景,书面语较口语更常用。需注意与"散步"的差异:"散策"更强调持杖动作和古典意境,普通散步无需使用此词。

如需更多诗词用例或日语相关表达,可参考杜甫、王安石等古典作品及日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迭采侯采香径策使唱陈缠疾成旨俶尔淳华出女道巾兑禽燔荡藩翰飞淙粉坊附骥蝇高烛割地称臣革阓共性怪错诡越家计郊里锦幅匡捄连鼇临虚镂臂逻衞骂诃瞒隐猛孤丁地帕斯卡定律蓬蓬朋淫迫临魄门清露穷途末路痊除取解羣萃三十有室摄魄钩魂逝日逝踵私学颂辞土藏伟茂委箧唯心主义温裕五利夏典闲默线形枭蛇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