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 唐 李白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诗:“桃竹书筒綺绣文,良工巧妙称絶羣。” 宋 赵蕃 《呈季承》诗:“但恐 衡阳 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书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实物含义
指古代盛放书信或文书的筒状容器,多为瓷器、木器或玉器制作,用于存放竹简、字画等物品。例如唐代李白在诗中描述的“桃竹书筒綺绣文”,便是指装饰精美的竹制书筒。
引申含义
代指书信本身,常见于诗词中表达对书信往来的期盼。如宋代赵蕃的诗句“书筒不至费人思”,即以“书筒”比喻书信。
文学例证
唐诗宋词中常出现此词,例如:
现代使用
如今“书筒”一词已不常用,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赏析中,部分语境下也引申为“知识载体”的象征。
《书筒》是一个汉字词语,指代用来装书籍的长而圆筒形容器。
《书筒》这个词的部首是木字旁,共有9个笔画。
《书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奉敕上谥法》中。
在古代,书籍的保存和保护非常重要,因此设计了书筒来储存和携带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成为了用来形容书籍储存容器的称呼。
繁体字为「書筒」。
在古代,「书筒」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可以是「書筒」或「书筩」。
1. 他用书筒整理好自己的藏书。
2. 她打开书筒,拿出一本古籍。
书籍、书包、书柜、书架。
书盒、书匣、书匣子。
散书、散文、散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