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策第的意思、策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策第的解释

策试和选评。《旧唐书·薛登传》:“策第喧竞於州府,祈恩不胜於拜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策第”为汉语历史词汇,本义指通过策试获得的科第名次,现多用于指代古代科举制度中的应试成绩。该词由“策”(策问)与“第”(科第)组合而成,最早见于唐宋科举文献。以下为权威解析:

一、基本释义

“策”指科举考试中的策论,即应试者对时政问题提出见解的文章;“第”为科第、名次,如《新唐书·选举志》载“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二字合称表示通过策试取得的功名等级。

二、历史源流

唐代科举分进士科、明经科,其中进士科以策论为核心考核内容。宋代《梦溪笔谈》记载“策第高者,多授京官”,印证了策试成绩与官职授予的关联性。明清时期“策第”一词逐渐泛化为科举成绩的代称。

三、应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于史书与文人笔记,如《宋史·苏轼传》中“轼以制策入三等”即指苏轼在制科策论考试中位列第三等。现代学术研究中,该词常用于分析古代人才选拔机制。

网络扩展解释

“策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差异,但核心解释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策试和选评
    这是最权威的解释,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试”(以政论、时务为题的考试)及后续的评定过程。例如《旧唐书·薛登传》记载:“策第喧竞於州府,祈恩不胜於拜伏。” 说明当时考生为通过策试竞争激烈。

  2. 可能的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策划、谋划”,但这一说法缺乏古籍佐证,可能是对“策”字单独含义的误推。


二、历史背景与用法


三、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现代解释将“策第”等同于“策略谋划”,但根据古籍记载,该词与科举考试直接相关,并无“策划”之意。需注意结合语境区分。


四、总结

“策第”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考试制度中的策试与评定,是研究科举文化的重要词汇。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旧唐书》或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艾芜百乳彝白鳝半腰包间贝饰避寝损膳逋壅财赂刬灭钞盗充分抽课传见除根春桃慈念脆脆崩崩大拜大明宫躭饶分词改玉皋陆高俎宫楼贵家瑰意奇行国柄含歌画目讙谑灰除联系人连状厉兵秣马露水姻缘骂嚷门濠鸣佩墨渖暮途鸟迹虫丝偏怜清稗类钞妻帑齐谐阙亏儒秀霜剑顺眼粟斯泰姬陵同笔砚投隙抵巇外宽内忌五显公咸草襄办先意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