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署理的意思、署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署理的解释

[administer in an acting capacity;act as deputy;handle by proxy] 凡官员出缺或离任,由其它官员暂时代理职务

成祖即位,命署理礼部事。——《明史·宋礼传》

详细解释

本任官出缺,由别人暂时代理或兼摄。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越二年,署理 五河 县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上头一面委人来署理,一面委员来守堤。”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这时候 赵尔巽 已经调京……在这过渡期间是藩台 王人文 在署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署理(shǔ l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行政和法律含义的动词,指临时代理或暂时代行某个职务或职权。该词强调在正式负责人缺席或职位空缺时,由他人临时代为履行职责,具有明确的时效性和非正式性特征。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指在正职官员离职、空缺或无法履职时,由他人临时承担其职责。例如清代文献《清史稿·职官志》载:“总督出缺,由巡抚署理。”即由下级官员暂代上级职务。

  2. 词源构成

    • 署:本义为“部署”“签署”,引申为“代理职务”(如《汉书》注:“署,代也。”)。
    • 理:意为“处理”“管理”。

      二字组合凸显“临时代管”的职能属性。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暂时代理(职务)。”

    示例:“署理政务”。

  2. 《汉语大词典》

    释义:“代理;暂任。”引《清会典》:“官员缺出,以他官暂理曰署理。”。

  3. 《辞海》(第七版)

    解释:“旧时指代理官职。现泛指暂时代理职务。”。


三、历史与法律语境


四、与近义词辨析

词语 区别点 示例场景
署理 强调官方授权、临时性 “署理市长”(需上级任命)
代理 适用范围广,无行政色彩 “代理店长”(商业场景)
暂代 口语化,无制度约束力 “暂代班主任”(非正式)

五、典型用例

  1. 历史文献:

    《清实录·乾隆朝》:“两江总督员缺,著江苏巡抚安宁署理。”

  2. 现代公文:

    “因局长外出考察,副局长王某某署理局务。”(来源:《行政公文写作规范》)


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署理”是一个历史性较强的行政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官员职务的临时代理情况。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该词:

一、基本含义 指官员职位空缺或原任官离职时,由其他官员临时兼任或代理该职务的行为。例如《明史·宋礼传》记载的“命署理礼部事”,即皇帝临时委派官员代理礼部事务。

二、使用场景

  1. 职务空缺时:如原官病逝、调离等特殊情况(举例“署理五河县事”)。
  2. 过渡性任命:在正式任命前维持政务运转,如清代道光帝曾临时委派琦善署理两广总督(引例)。
  3. 试任考察:部分情况具有考察代理人能力的意图,类似现代“代理试用”(提到“试充官职”)。

三、与“代理”的区别 虽然两者都表示暂代职务,但“署理”更强调官方正式委派属性,常见于古代职官制度。而“代理”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非官方场景。

四、现代应用 现代行政体系中已较少使用该词,但在港澳地区仍保留类似表述(如提到的香港署理行政长官制度)。部分商务领域存在“代办署理”等变体用法,但属非规范表述。

示例句子:
“上头委派人来署理”
“署理五河县事”

别人正在浏览...

拔本塞源百克本任猋忽不见城防军车仆愁人啜英咀华出入神鬼达尔文学说当真假等身著作登虚订礼范先关廛孤帐豪胆合照虎盐建仓介介几决金兰谱禁楼蠲使巨巾开浚口外羸弊敛缗联手六享龙筦盲文昧然眇漫鸣雁霓衣评剧匹休普荐铺驿迁籍签牌前奏启居亲宠曲沮睿想褥子摄知寺监肃纷剔团圞团子窝顿乡公乡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