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nine periods (of nine days each) following the winter solstice] 指冬至后开始的九个“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指进入这个时节
数九寒天
进入从冬至开始的“九”。每九日为一个“九”,共有九个“九”。《金6*瓶6*梅词话》第七一回:“已是数九严寒之际,点水滴冻之时。”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仿佛数九寒天,谁给 梁建 身上浇了一桶凉水,他打了个冷颤。”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数九汉语 快速查询。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用于计算寒冬与暖春交替时节的传统方法,其含义及文化背景可综合如下:
数九从冬至当天开始计算(少数说法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个“九”,总计81天。这一时段覆盖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即第三个“九”(冬至后第19-27天)和第四个“九”(第28-36天)为气温最低阶段。
数九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梁代《荆楚岁时记》明确记载了“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古人以“九”为极数,象征最大、最久,认为历经九九八十一天后,阳气回升,春天必然到来。
“三九”“四九”通常为一年中最冷时段,因地面热量储存消耗殆尽,冷空气活动频繁。而“九九”结束时(约公历3月中旬),气温回暖,故有“九尽桃花开”之说。
数九不仅是传统文化遗产,还被用于气象科普,提醒人们防寒保暖。例如,2025年气象科普文章曾解析“三九”寒冷成因。
如需了解具体年份的数九时间表或更详细的习俗,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完整信息。
《数九》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数数九天”。表示时间的过去或过程。
《数九》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攵”和“乚”。它共有13个笔画。
《数九》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生民之什》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成语之一。
《数九》的繁体字为「數九」。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数九》在古代的写法是「數九」。
1. 这个项目已经进行了《数九》的时间,我们应该尽快整理出结果。
2. 经过《数九》天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术。
组词:数九天、数九黄河、数九寒天、数九寒冬。
近义词:数周、数月、数年、数日。
反义词:不数九、数二、数三、数四、数五、数六、数七、数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