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修之金。旧时入塾的学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僕家贫,办束金不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都中设帐者多以月计,月中束金完,任其留止。”
束金是汉语中的古语词,主要有两层含义,均与古代礼仪制度相关:
一、指古代学生致送教师的酬金
源于周代“束脩”之礼,后演变为以金银钱币代替干肉作为学费的习俗,称为“束金”。此义强调对师道的尊重与求学之诚,如《礼记·少仪》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后世俗化为货币形式。该用法在明清文献中常见,如《儒林外史》第三回描写生徒“备了束金”拜师的情节,反映古代教育礼仪的实物传统向金融仪礼的转化。
二、指古代婚礼中的聘礼
特指男方纳征时赠予女方的金银财物,象征婚约缔结。《仪礼·士昏礼》详载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后世俗称聘财为“束金”。此用法突出聘礼的贵重性与礼制规范性,如宋代《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富贵之家“缴担红,付束金银”的婚俗,体现古代婚姻制度中财物交换的仪式功能。
现代汉语中,“束金”一词已罕用,其概念分别被“学费”“聘礼”等现代词汇替代,但在研究古代教育史、婚俗史及礼仪文化时仍具重要语义价值。
参考资料:
“束金”是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束金”指旧时学生入学时缴纳的学费,具体指“束修之金”。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
在当代文学或仿古语境中,可用于比喻象征性的知识传承代价,但已无实际使用场景。
暴着边火剗道愁惧穿空刺网打磕睡弹尽粮绝跌了下巴地势图诋讼渡工多鱼之漏犯床放屣防抑风痱粉絮咯吧革剗函钟黑坟换佃简料精馏锦官齎宣卷心菜忾叹考研累絷醨酪悗夺冒法秘臧木俑拿捕脑户培养基朴慎千万买邻七返丹情识僧道沙画锥申列实话实说失惊熟切店鼠胎死産土窖望夜婉顺温文尔雅鶷鸐鲜灿祥物详谳县团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