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当世的要害。《后汉书·崔寔传》:“﹝ 寔 ﹞指切时要,言辩而确。”《《三国志·魏志·应璩传》“ 璩 官至侍中” 裴松之 注引《文章叙录》》:“其( 应璩 )言虽颇谐合,多切时要,世共传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王化基 ﹞遂撰《澄清疏略》,皆切於时要。”
(2).当时有权势的人。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昭宗 反正,召( 司空表圣 )为兵部侍郎。谓己当为宰辅,为时要所抑,愤而谢病去。”
“时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书面语境中,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指特定时代的关键问题或核心事务,常与“切中”“指切”等动词搭配,强调对时代痛点的精准把握。
指某一时期掌握权力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时要”一词的释义需结合具体文本,其核心围绕“时代关键”与“权贵人物”展开。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玉壶清话》等原始文献。
《时要》是一个成语,意为时刻都要重视或非常重要的事物。它含有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和及时行动的意味。
《时要》的拆分部首为日、王,部首可以指导查询字典,有助于学习字的演变和发音。“时”这个字由10画组成,拆分部首为日,读音为“shi2”;“要”这个字由9画组成,部首为王,读音为“yao1”。
《时要》最早出现于《荀子·儒效》一书中,它描述了时机非常重要的道理。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修辞等方面,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时要》的繁体写法为「時要」。
古时候《时要》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字形也有变化。不过总体来说,古代汉字的字形较为繁复,与现代汉字相比有一定差异。
1. 时要不可忽视,要抓住每一个机会。
2. 行动时要只争朝夕,不要拖延。
组词有:时间、时机、重要、要素、重要性。
近义词有:关键、要害、重点、当务之急。
反义词有:不重要、次要、次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