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边。《汉书·赵充国传》:“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大小六万餘枚,皆在水次。”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越客》:“﹝ 裴越客 ﹞遇水次板屋,屋内有榻,因扫拂,即之憇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尝与 高西园 散步水次。时春冰初泮,净緑瀛溶。”
(2).指船只泊岸之处,码头。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主人预计客之多寡,或籐綳,或走舱,赁泊水次。”《清史稿·食货志一》:“至内河船隻,於船尾设立粉牌,责令埠头查察。其渔船网户、水次搭棚趁食之民,均归就近保甲管束。”
“水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词汇,主要解释如下:
水边
码头(船只泊岸处)
部分资料(如)提到“水次”有比喻“反复出现”的引申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误传。建议以《汉典》《清史稿》等文献中的释义为准。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语料,可参考、7等来源。
水次是一个汉字词汇,其意思是水的顺序或等级。它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包含的部首有氵("三点水")和次("二次"),共有6个笔画。
水次作为一个词汇来源于汉语,是根据汉字的意思和用法而形成的。在古代,人们用水来表示次序和等级,因此将水和次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表示顺序或次序。
水次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为「水次」,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中的水次字并不是现代形式,形状略有不同。据古代文字研究者的说法,古代的水次字形状更为复杂,相关的具体写法已经逐渐失传,难以确切考证。
1. 他们根据学习成绩的水次决定了奖学金的数额。
2. 这些物品按照重要性的水次放置在货架上。
1. 水滴:指水分经由凝结形成的小水珠。
2. 次序:指事物发生的顺序或排列的顺序。
3. 次品:指质量不好或不合格的产品。
4. 次生:指在某种事物或现象之后发生的。
1. 次序
2. 顺序
3. 序列
1. 逆序
2. 倒序
3. 倒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