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瓯越的意思、瓯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瓯越的解释

亦作“甌粤”。 百越 的一支。分布在今 浙江 瓯江 流域一带。主要由早已居住在 瓯江 流域并创造了印纹陶遗存的土著民发展形成。后亦以指古 瓯越 所居之地。《史记·赵世家》:“夫翦髮文身,错臂左袵, 甌越 之民也。” 张守节 正义:“属 南越 ,故言 甌越 也。《舆地志》云:‘ 交趾 , 周 时为 骆越 , 秦 时曰 西甌 ,文身断髮避龙。’” 南朝 宋 谢灵运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祗役出皇邑,相期憩 甌越 。”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江 南多事鬼,巫覡连 甌粤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瓯越是汉语中具有深厚历史地理内涵的复合词。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瓯"本指古代陶制容器,引申为浙江南部瓯江流域的代称;"越"源于先秦时期百越族群,特指长江以南的越地文化区。二者合称"瓯越",始见于《史记·东越列传》,指代古代东南沿海的特定地域。

在地理沿革中,瓯越具体指秦汉时期东瓯国辖境,核心区域涵盖今温州、丽水及台州部分地区。唐代《元和郡县志》明确将"瓯越"与永嘉郡(今温州)对应,这种定位延续至明清地方志的记载。现代方言学研究显示,瓯越文化圈保留着独特的瓯语方言系统,与周边吴语、闽语形成鲜明对比。

该词汇在文学创作中常作为文化符号出现,如南朝谢灵运《游岭门山》"朅来泛瓯越",既指地理方位,又蕴含对东南滨海文化的审美意象。当代政府文件与学术著作中,"瓯越"多用于强调温州地域文化特征,如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即采用这一历史称谓。

网络扩展解释

“瓯越”是一个具有历史与地理双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1. 族群与地域
    瓯越是“百越”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今浙江瓯江流域一带,由当地土著民发展形成。他们以独特的印纹陶文化为特征,是古代东南沿海的重要族群。
    注:“瓯”源于瓯江,“越”则是对南方部族的泛称,故“瓯越”常指代该地区及原住民。

  2. 扩展指代

    • 狭义:特指浙江温州一带(古称“东瓯”)。
    • 广义:部分文献中亦涵盖今海南岛(古称“珠崖”“儋耳”),但此用法较少见。

二、历史渊源


三、文化影响

瓯越文化是温州地域文化的根源,代表性内容包括:

  1. 永嘉学派:南宋时期与理学、心学鼎立的学术流派,主张“经世致用”,影响后世商业思想。
  2. 艺术与技艺:如南戏(中国最早成熟戏曲形式)、蛋画等民间工艺。
  3. 历史遗存:温州保留有古村落、桥梁、碑刻等,体现瓯越文明的延续性。

四、现代关联

今日“瓯越”一词多用于文化、地理语境,如:

若需进一步了解瓯越文化的细节(如永嘉学派思想、南戏发展等),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地方志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板车並蔕壁钱勃姑不实侈盛闯祸出挑带口动粘阿房宫赋访事人发源飞跃干鼎割肉果子局河阴昏罔活法降封交浃嘉诏急救站静房竞卖及物拘累狂酒馈节溃茂来迟龙官内台陪接清瑶全貌遶梁声惹灾招祸荣名辱诟孺亭三峦赏项试产饰匿水堂说嘴输运台星逃佃推信网漏吞舟网路庠士显结闲钱补抓篱萧规曹随瑕英熙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