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鲸鱼之口。比喻被吞灭之处。 唐 沉佺期 《初达驩州》诗:“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 唐 李白 《鄂公刺史韦公德政碑》:“正帝车于北斗,拯横流于鲸口。”
“鲸口”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险恶处境
形容人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如同被鲸鱼吞噬般难以逃脱。例如:
“正帝车于北斗,拯横流于鲸口。”
——李白《鄂公刺史韦公德政碑》
文学意象
古代诗人通过“鲸口”暗喻命运的无常或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例如:
“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
——沈佺期《初达驩州》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如)。
鲸口是指鲸鱼的口部,是鲸类动物用于进食的重要器官。
鲸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鱼部,右边是京部。它总共有12画。
鲸字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说文解字》,在古代汉语中,鲸指的是鲸鱼,鱼形声,京用来指代其似口形。所以鲸口表示鲸鱼的口。
在繁体中文中,鲸字的形态并没有太大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鲸字的形状相似,只是笔画的书写顺序略有变化:鱼部在上,京部在下。这种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不再使用。
鲸口张开,露出巨大的牙齿。
鲸鱼、鲸骨、鲸油、鲸腹、鲸脂
鲸喉、鲸咽
骨口、嵌口(指动植物体表的凹陷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