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 汉武帝 元鼎 二年所置,至 隋 始废。掌皇家 上林苑 ,兼管税收、铸钱。《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
(2).泛指管理水利之官。《后汉书·张衡传》:“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李贤 注:“水衡,官名,主水官也。” 宋 苏轼 《送王伯敭守虢》诗:“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明 吴本泰 《帝京篇》:“军需飞檄催,水衡仰屋嘆。”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故曰:与治 黄河 小异而大同,敢以质司水衡之君子。”
(3).水衡钱的简称。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肃公祠》诗:“侧闻近者议输币,乃竭水衡倾铜山。”
(4).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
(5).井星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水衡》:“天6*皇会通,井为水衡。”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水衡汉语 快速查询。
“水衡”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古籍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古代官职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设立“水衡都尉”及“水衡丞”,掌管皇家上林苑,兼管税收、铸钱等事务,至隋朝废除。属官包括均输、钟官(负责铸钱)、农仓等九类,职能覆盖经济与皇家园林管理。此职得名于“山林之官曰衡”,因掌池苑而称“水衡”。
泛指水利官员
汉代以后,“水衡”扩展为管理水利的官员代称。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委水衡乎玄冥”,李贤注“水衡主水官”,宋代苏轼诗作中亦以“水衡卿”指代治水官员。
代指“水衡钱”
汉代水衡都尉管辖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钱,因此“水衡”也引申为官方铸钱的代称。清代黄遵宪诗句“竭水衡倾铜山”即用此意。
方言与天文
注意:需区分“水衡”与河北省地名“衡水”。后者为现代行政区域,而“水衡”并非省份名称。
水衡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水和衡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水衡指的是利用水来进行称量或衡量的方法。它常见于古代农村中用来测定物品重量的一种方式,如水衡秤。
水衡的部首是氵(三点水)和卄(冖),其中氵表示"水",卄表示"技艺"。水衡的总笔画数为11画。
水衡是一个古汉语词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称量工具,即将物品悬挂于一个水盆的浮力原理,通过测量水位的高低来推算物品的重量。
在繁体字中,水衡的写法保持不变为水衡。
在古代,水衡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历代字典的记载,古时候水的字形为三个点,而衡的字形有可能是将四个点形成一个正方形,或者两个点在上方,两个点在下方。然而,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较少使用。
1. 他使用水衡来测量砖块的重量。
2.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水衡来衡量粮食的重量。
水衡的相关组词包括:水衡秤、水衡器、水衡测量等。
与水衡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水秤、水天平等。
与水衡意思相反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