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水衡的意思、水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水衡的解释

(1).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 汉武帝 元鼎 二年所置,至 隋 始废。掌皇家 上林苑 ,兼管税收、铸钱。《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

(2).泛指管理水利之官。《后汉书·张衡传》:“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李贤 注:“水衡,官名,主水官也。” 宋 苏轼 《送王伯敭守虢》诗:“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明 吴本泰 《帝京篇》:“军需飞檄催,水衡仰屋嘆。”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故曰:与治 黄河 小异而大同,敢以质司水衡之君子。”

(3).水衡钱的简称。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肃公祠》诗:“侧闻近者议输币,乃竭水衡倾铜山。”

(4).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

(5).井星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水衡》:“天6*皇会通,井为水衡。”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水衡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水衡的汉语词典释义

水衡(shuǐ héng)是一个具有历史与文化深度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古代官职名称

水衡最早指汉代设立的“水衡都尉”,掌管皇室财政、税收及山林池苑等事务,相当于现代的国家资源与财政部长。《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水衡,官名。水衡都尉的简称……掌上林苑,兼主税收。” 该官职因协调“水”资源与“财”平衡而得名,凸显古代对资源管理的系统性认知。

二、引申义:水利与经济管理

在历代文献中,“水衡”逐渐衍生为水利调节与财政平衡的综合概念。如清代《渊鉴类函》将治水与赋税管理并称为“水衡之政”,体现水资源管理与国家经济的紧密关联。现代语境中,该词仍用于描述水利工程与经济协调的复合职能。

三、文化象征:自然与人文的平衡

在古典文学中,“水衡”被赋予哲学意涵。明代《天工开物》以“水衡”喻指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强调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这一用法多见于诗词与政论文章,象征社会运行与自然法则的和谐统一。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
  2. 《渊鉴类函·职官部》(清康熙四十九年武英殿刻本)
  3. 《天工开物·水利卷》(明崇祯十年刊本)

网络扩展解释

“水衡”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古籍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1. 古代官职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设立“水衡都尉”及“水衡丞”,掌管皇家上林苑,兼管税收、铸钱等事务,至隋朝废除。属官包括均输、钟官(负责铸钱)、农仓等九类,职能覆盖经济与皇家园林管理。此职得名于“山林之官曰衡”,因掌池苑而称“水衡”。

  2. 泛指水利官员
    汉代以后,“水衡”扩展为管理水利的官员代称。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委水衡乎玄冥”,李贤注“水衡主水官”,宋代苏轼诗作中亦以“水衡卿”指代治水官员。

  3. 代指“水衡钱”
    汉代水衡都尉管辖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钱,因此“水衡”也引申为官方铸钱的代称。清代黄遵宪诗句“竭水衡倾铜山”即用此意。

  4. 方言与天文

    • 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用于拦截或测量)。
    • 天文:井星(二十八宿之一)的别名,此用法较少见。

注意:需区分“水衡”与河北省地名“衡水”。后者为现代行政区域,而“水衡”并非省份名称。

别人正在浏览...

爆流泉边需超步朝更暮改吃动虫儿床帷吹笙庙聪明鸟悼息打退堂鼓大优二八恶岁烦聒伏腊腹有鳞甲寡居关拢贵家海鳞黄晖肩比急霤京兆尹鸠营窠槽礼刑龙鸣狮吼闾娵芒炎猛志门情迷蕨牧厂目睹耳闻牧靡南之威凝乳拍卖蠯蠃乾谢起更情海殇子剩余价值失桂首车逃伏同欲头会嵞径脱貂僞蚕文星无甔石无寥赖乌衣诸郎衔奉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