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腊的意思、伏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腊的解释

亦作“ 伏臈 ”。1.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 。”《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

(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 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清 钱谦益 《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唐 白居易 《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伏腊”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结合历史文献和权威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1.古代两种祭祀名称

“伏”指夏季的伏日祭祀,“腊”指农历十二月的腊祭。这一含义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等典籍,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动。例如:

《史记》:“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伏腊作为祭祀仪式被明确提及)

2.泛指节日或特定时节

汉代后,“伏腊”逐渐演变为节日或特定时令的代称。例如汉代杨恽在《报孙会宗书》中描述: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此处“伏腊”指代农闲时的节日庆祝)

3.借指日常生活或物质所需

唐宋时期,“伏腊”进一步引申为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如白居易的诗句:

“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伏臈资”即生活所需费用)
宋代苏舜钦、金代《金史》等文献中也用此意,指代维持生计的物资。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后汉书》等原始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辞海》。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伏腊

伏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拆分部首为“亻”和“⺼”,笔画总数为12画。

来源

伏腊最早见于《尔雅·釋詁篇》中,其意思是指冬月的最后一个月,即现在的十二月。伏腊一词来源于古代农历,冬月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也是岁末的时节。

繁体

伏腊的繁体字是「伐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伏腊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汉字的书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定的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意义。

例句

1. 今年的伏腊,天气格外寒冷。

2. 在古代,人们常常在伏腊时举办一些盛大的祭祀活动。

组词

1. 除夕(chú xī):指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2. 腊月(là yuè):指农历的十二月份。

3. 腊肠(là cháng):一种由猪肉、猪脂等加工制成的熟食。

近义词

伏腊的近义词包括腊月、岁末。

反义词

伏腊的反义词为立春,即农历的正月初一,代表着春季的开始。

别人正在浏览...

阿梨诃陀抱腰弁端辩理川岑达古大寒打呵欠道秘大群打嘴现世得趣迭起断角碓栅扼臂凤凰巢偾兴辅宰甘丰钩锁骨鬼巫禾蔈嘿耳恒风宦骑馄屯火耕流种矐睒街上机警锦绣谷开信宽刑拉撮老先冷隽连旗辽卓留一手逆蕃盘错破阵乐青怸人心隔肚皮如花似锦桑土之防神社社日射罔诗草试铺嗜杀属耳树欲息而风不停碳弧灯题诗团量忘战者危遐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