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水关的意思、水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水关的解释

(1).水上关口。 唐 杜甫 《峡口》诗之一:“开闢当天险,防隅一水关。” 仇兆鳌 注引 王洙 曰:“峡口有关,断以铁锁。” 唐 沉亚之 《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诗:“水关开夜锁,雾櫂起晨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过水关,则老柳之下,横一画橈。”

(2).特指旧时穿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的闸门。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水关》:“土人曰水关,是水所从入城之关也。”《清会典事例·工部·京师城垣规制》:“﹝ 北京城 ﹞ 正阳门 东西、 崇文门 东、 宣武门 西、 朝阳门 南、 东直门 南、 德胜门 西,各设水关一。”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市河 ﹞又自 便益门 弔桥起,绕城东北。一从新城 拱宸门 水关至 挹江门 水关,出 针桥 而接 运河 。一从旧城北水关至南水关,出 嚮水桥 而东接 运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水关,作为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地理含义,其核心指古代在河流、水道或城垣上设置的用于控制水流、防御或通行的关卡或孔道。以下从权威来源对其详细解释进行分述:

  1. 基本定义与功能

    水关主要指古代建筑中,特别是城墙、堤坝或重要军事设施上,专门开设的通水口或水门。其主要功能包括:

    • 排涝泄洪:排泄城内积水,防止内涝。
    • 引水入城:引入河水供城内生活、灌溉或护城河使用。
    • 防御控制:作为水路交通要冲,设兵把守,稽查过往船只行人,兼具军事防御作用。
    • 调节水位:在水利工程中控制水位高低。

      此释义基于《汉语大词典》对“水关”的界定,强调其作为水道控制节点的双重属性(水利与防御)。

  2. 历史演变与具体形态

    “水关”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指水陆交通要道上的关卡。例如,在长城体系中,建于河流交汇处的关隘常被称为“水关”(如九门口长城,又称“一片石关”,因其横跨九江河,城桥下有九座泄水门洞,是著名的长城水关实例)。在城池建设中,穿过城墙底部、连接城内水系与城外河流的涵洞或拱券结构,也称为水关(如北京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内的“水关”遗迹)。其构造需兼顾水流畅通与防御安全,常设有栅栏、闸门等设施 。

  3. 文化引申与相关概念

    在更广泛的语境下,“水关”有时也用于指代靠近水边的关口或税关。例如,明清时期在运河、长江等主要水道设立的钞关(征收船税的机构),其所在地或关隘本身有时也被俗称为“水关”。这体现了其在经济流通中的重要地位。

  4. 现代遗存与实例

    现存著名的水关遗址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 北京金中都水关遗址:考古发掘出的木石结构水关基础,是研究古代都城水利工程和防御体系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为辽金城垣博物馆核心展陈)。
    • 山海关老龙头澄海楼下的“入海石城”:其基础部分设有泄水孔洞,兼具防御和排水功能,是长城水关的代表。
    • 颐和园后溪河(苏州街)的水关:作为皇家园林中模仿市井形态的水道关卡,兼具景观与实用功能。

“水关”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承载着水利工程与军事防御的双重内涵。它既是古代先民智慧应对水患、利用水资源的体现(如排灌、引水),也是国家管控水路交通、拱卫城池边疆的重要设施(如关隘、水门)。其具体形态多样,从城墙下的涵洞到跨河而建的关城,均属“水关”范畴,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史、军事史、水利史不可或缺的实物载体。现存的考古遗址和古建筑遗存,如北京金中都水关、长城沿线的水关等,是这一词汇最生动的诠释 。

网络扩展解释

“水关”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水上关口
    指设在水路要道的关卡,常用于古代军事防御或交通管制。例如唐代杜甫《峡口》诗提到“防隅一水关”,描述了峡口凭借天险设立水关的情景。这类水关多位于江河险要处,如提到的“濮阳关”,被称为“天下第一水关”,扼守长江咽喉地带。

  2. 穿城壁的水闸
    特指古代城墙中用于调节内外水流的闸门,兼具防洪和通航功能。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北京土人称此类设施为“水关”,是城市水系的重要部分。例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提到的“水关”,即穿城而过的水道设施。

补充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了古代诗文、方志及权威词典的记载,如需具体例句或历史背景,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室屋漏辩动波磔孱嫠愁鬓除旧布新处士星儿女英雄传放逸芬菲風馳霆擊傅父毂輠姑母海鷰怀树黄貂花序会府活教材袷袄俭饿弶网简缘家祖金璧辉煌金砂济恤拘管开笔口如悬河滥泉緑野堂蒙幕拏音内摹仿说滂渤虔娃切磋确诊取悦溶结三单商会勝計勝義射器十族耍娘暑绤死劲天人共鉴托志玩延为理无岁五台响糖狮子衔匿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