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pendency] 古时附属于宗主国的国家
(1).委托国事。《吕氏春秋·贵公》:“ 仲父 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高诱 注:“属,託也。”
(2).委弃国家。《汉书·淮南厉王长传》:“大王欲属国为布衣,守冢 真定 。” 颜师古 注:“属,谓委弃之也。”
(1).附属国。《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南 ,因其故俗,为属国。” 南朝 宋 鲍照 《建除》诗:“建旗出 燉煌 ,西讨属国 羌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李士彬 世为属国胡酋,领 金明 都巡检使所部十有八寨胡兵近十万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海寧 许衡紫 ……作《河西杂诗》,有 明 七子气魄。如:‘边丁日课屯田麦,使者星驰属国瓜。’”
(2).官名。典属国的省称。 汉 贾谊 《治安策》:“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 匈奴 ?”
(3).借指 汉 代任典属国的 苏武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七:“属国归何晚, 楼兰 斩未还。”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赋》:“怜故时之将军,弔未归之属国。”
"属国"是古代中国对外交体系中的特定政治实体称谓,指名义上臣服于中央王朝、但保留内部自治权的藩属国家。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史记》,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政治从属关系 属国需定期向宗主国朝贡并接受册封,如《汉书·西域传》记载"康居国,……遣子入侍,贡献,以为属国"。这种关系通过"朝贡-册封"制度维系,属国君主需获得中央王朝的印绶才具备统治合法性。
军事协同义务 根据《唐六典》规定,属国须"备征调"参与中央王朝的军事行动。如唐代渤海国"每岁遣使朝贡,奏其国兵籍"的记载,表明属国需向宗主国报备军事力量。
文化认同体系 属国需奉行中国正朔,采用汉字文书体系。朝鲜《李朝实录》中"用大明律,行崇祯年号"的记载,印证了属国在文化层面对宗主国的认同。
该制度在清代发展至顶峰,《大清会典》明确将属国分为"内属"与"外藩"两类,前者如琉球需接受中国官员监督,后者如越南则保持高度自治。这种特殊政治形态直至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逐渐瓦解。
“属国”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官职与借代用法
古文献中的特殊用法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政治制度及文学用例,涵盖主要权威来源()。
别国笔踪哺糟啜漓曾不惨然觕窥瑳瑳丹脂等日鞮鞻氏短歌断头将军蹲踏珥笔方诊分熟复合公制故伎重演海鳌蠚麻和气生财毁三观活校箭袖狡弄计功程劳金石至交酒巵客泪乐和轮舶马棰念相颞颥聘举迁逼抢满乾陵谴逐七兵骐骥轻歌慢舞绮语饶赡洒除少人神经石鲸说载铁刷头迷头庶剠外来语蔚贴乌樏污真先唱笑口系风捕影谿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