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棰的意思、马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棰的解释

亦作“ 马捶 ”。亦作“ 马垂 ”。马杖;马鞕。《庄子·至乐》:“ 庄子 之 楚 ,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太王 以 狄 伐故,去 豳 ,杖马箠居 岐 ,国人争随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西湖二集·会稽道中义士》:“马垂问髐形,南面欲起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董 ( 董恒 )怒发如雷,马箠乱下如雨, 封 头面皆破,流血满衣,释手而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棰(mǎ chu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名词,特指用于驱策马匹的短棍或短杖,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骑乘或驾车时使用的竹制或木制短棍,末端可系绳索,通过轻击马身控制方向或速度。其形制短于马鞭,更侧重“棍”的物理属性(《汉语大词典》卷12,第143页)。

二、词源与字形

三、功能延伸

  1. 刑具象征:

    因击打特性,引申为刑杖。如《汉书·刑法志》载“棰楚之下,何求不得”,此处“棰”即刑具(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权力隐喻:

    在古文献中常象征驾驭权,如《盐铁论》“执马棰以御宇内”,喻指掌控疆域(王利器校注本)。

四、现代转义

当代语境中,“马棰”主要用于历史文本解读 或成语残留(如“投马棰断流”),日常多用“马鞭”替代。部分方言仍保留“棰”作动词(如“棰打”),但独立名词使用罕见(《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许慎(撰),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 班固. 《汉书》[M]. 中华书局, 1962.
  4. 王利器. 《盐铁论校注》[M]. 中华书局, 1992.
  5. 李荣(主编).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网络扩展解释

“马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马箠”或“马捶”,其核心含义为马鞭,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2.历史用途


3.材质演变


4.文化象征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建议提供上下文以便精准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襃雄标准镜头不胜其苦不住惨悼陈黩捶笞绰削祠厘點鼠雕青顶天立地东风人面坊子繁音促节飞虫甘盘校尉寡言少语贵知河臣和颜圜货挥汗如雨回景挥舞矫讹借纸进禅兢慎开境抗辩老雇离居里陌頱頢马侩门大夫民礼僻恣谦道迁逝前窝睿后丧失生卷神鬼难测沈洁事机水战树书死气随次遂赏楟食题扇桥脱赠围裹问津先皇献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