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河 。 明 夏完淳 《燕问》:“至於 辽濡 、 滹沱 ,洞达名郭,四民取给,户贱藜藿。”参见“ 辽河 ”。
“辽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解释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词义解释
“辽濡”是辽河的古称或别称,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明代夏完淳在《燕问》中提到:“至於辽濡、滹沱,洞达名郭……”,这里的“辽濡”即指辽河。
地理背景
辽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流经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古代文献中常以“辽濡”代称。
部分资料提到“辽濡”由辽东(中国东北)与濡水(南方河流)组合而成,引申为“事物相距甚远或差异极大”。例如:“两地辽濡,风土迥异”。但这一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
辽濡(liáo rú)是一个汉字词,由“辽”和“濡”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为“辵”和“水”,笔画总数为16画。
“辽”字的来源于水的涨潮形状,表示水流广阔、辽阔。在古代,这个字被用来指代辽远、广阔。
“濡”字的来源是水的润湿的意思,表示润泽、湿润、滋润之意。
在繁体字中,辽濡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为“辽濡”。
古时候,汉字写法会有一些变化。在《说文解字》中,记载了《辽》字的古代写法,写为“辶”和“水”相连的形状。而《濡》字的古代写法为“水”字的左边加上分支斜线。
以下是一些关于“辽濡”的例句:
1. 辽阔的大海使人感到无边无际。
2. 温暖的春雨给大地带来了濡润。
组词:辽阔、辽宁、辽远、水濡、滋润。
近义词:广阔、辽广、浩大、湿润。
反义词:狭小、狭窄、干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