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砧的意思、暮砧的详细解释
暮砧的解释
傍晚捣衣的砧声。砧,捣衣石。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 高急暮砧。” 唐 张乔 《吴江旅次》诗:“旷野鸣流水,空山响暮砧。”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梦警》:“客路侵高树,乡愁接暮砧。”
词语分解
- 暮的解释 暮 ù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暮。暮气。暮色。日暮途穷。暮鼓晨钟。 晚,将尽:暮春。暮年。暮节。暮齿(晚年)。 晨朝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 砧的解释 砧 ē 捶、砸或切东西的时候,垫在底下的器具:砧板。砧子。 形状和作用像砧子的:砧骨(听骨之一)。砧木。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暮砧”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暮砧”由“暮”和“砧”组成:
- 暮:指日落时分或傍晚。
- 砧:原指捣衣石,后泛指捶打物品时垫在底下的工具(如铁砧、木砧)。
合起来意为傍晚时分捣衣的砧声,常用来描绘秋日黄昏的萧瑟场景,或隐喻事物接近尾声。
二、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
指古代妇女傍晚在砧石上捶打衣物发出的声响。例如杜甫《秋兴》中“白帝城高急暮砧”,即以“暮砧”烘托秋日萧索氛围。
- 引申含义
可象征时间流逝、思乡之情或事物的终结阶段。如张乔《吴江旅次》中“空山响暮砧”,借砧声表达羁旅愁绪。
三、古诗中的运用
该词多见于唐代诗词,典型案例如:
- 杜甫:“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其一》)
- 张乔:“旷野鸣流水,空山响暮砧。”(《吴江旅次》)
诗句均通过“暮砧”声强化了秋日黄昏的寂寥意境。
四、总结
“暮砧”既是具象的日常生活场景描写,也承载了文学中的情感隐喻,常见于古典诗词,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暮砧
暮砧(mù zhēn)这个词是指在傍晚或黄昏时分,锤子敲打砧板的声音。它由两个部首组成:
- 石(shí):表示与石相关的事物。
- 丁(dīng):表示与铁器相关的事物。
根据笔画计算,暮砧总共由13画组成。
“暮砧”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南朝宋顏延之的《五音集韻》中。这个词在古代常用来形容田园间的平和宁静。
在繁体字中,暮砧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差异。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记载,暮砧的古代写法为“暮斟”。这种写法强调了暮砧的韵律和节奏感。
以下是一些使用暮砧这个词的例句:
- 黄昏时分,田园间传来一阵暮砧的清脆声。
- 他静静地坐在院子里,聆听着远处传来的暮砧声。
- 雨后的黄昏,暮砧的敲击声萦绕在村庄的四周。
一些与暮砧相关的词汇包括:砧板、锤子、声音等。
与暮砧近义的词汇有:黄昏、傍晚、黄昏时分等。
与暮砧相反义的词汇有:清晨、黎明、早晨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