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漕国的意思、漕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漕国的解释

西域古国名。约在今 苏联 中亚 撒马尔罕 西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卷一作“劫布呾那”,当为对音。《隋书·西域传·漕国》:“ 漕国 ,在 葱岭 之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漕国是中国古代史籍中对中亚古国的称谓,主要见于隋唐时期的文献记载。以下是综合权威史料的具体解释:

一、基本释义

漕国(Cáo Guó)指隋唐时期位于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古国,其地理范围相当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南至阿富汗北部一带。该国为昭武九姓城邦之一,属粟特人建立的绿洲政权,唐代文献亦称其为"劫国"或"诃达罗支国"(《隋书·西域传》《新唐书·地理志》)。

二、地理与历史特征

  1. 地理位置

    据《大唐西域记》载,漕国位于"覩货逻国故地"(即吐火罗),南临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脉),北界捕喝河(今泽拉夫尚河),为丝绸之路中段枢纽(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

  2. 政治沿革

    北魏时称"者舌国",隋大业年间遣使朝贡,《隋书》载其"都城方四里,胜兵者万余人"。唐贞观年间归附安西都护府,后受大食(阿拉伯帝国)侵袭渐衰(杜佑《通典·边防九》)。

三、文化经济

《括地志》记载其地"出金玉、良马、郁金香",居民善经商,多信奉祆教(拜火教)。7世纪玄奘途经时描述:"气序和畅,风俗淳质,容貌鄙陋",都城内有伽蓝三所,僧徒百余人(李泰《括地志·西域记》)。

文献提示:"漕国"为专有历史地名,现代汉语词典多未单独收录,其释义需依据《二十四史》西域传记及唐代地理志书。建议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隋书》《新唐书》获取原始记载。


权威参考文献

  1. 《隋书·西域传》卷八十三 中华书局点校本

    https://www.zhonghuashu.com/book/隋书/卷083(需确认链接有效性

  2. 玄奘《大唐西域记校注》卷十二 季羡林校注本

    http://www.guoxue.com/shibu/xytj/xytjml.htm

  3. 《通典·边防典》卷一百九十三 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4. 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卷六 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漕国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其含义和相关信息可综合多个历史记载进行解释:

  1. 地理位置
    漕国位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北,约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部。隋唐时期文献中多次提及该国,其地理位置在中亚交通要道上,具有战略意义。

  2. 历史记载与名称演变

    •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其为“劫布呾那”,可能是当地语言(如粟特语)的音译。
    • 隋代《隋书·西域传》明确记载“漕国在葱岭之北”,而唐代部分学者认为其与汉代的“罽宾国”存在关联,但这一观点存在争议。
    • 不同时期名称多样,包括“漕矩吒国”“谢国”等,可能与政权更迭或语言转译有关。
  3. 历史争议与学术观点
    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等提出,隋代漕国在唐代分裂为迦毕试国(今阿富汗喀布尔附近)和漕矩吒国两部分,后者逐渐臣属前者。另有学者认为“漕矩吒”源自梵语“郁金香”一词的音译,反映当地物产特色。

  4. 现代对应区域
    根据多数文献,漕国核心区域大致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周边,而唐代所称的“漕矩吒国”则位于阿富汗东南部。

漕国是隋唐时期中亚的重要古国,其名称和疆域随历史变迁有所变化,相关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对西域的认知与交流。需注意不同文献对地理范围的描述可能存在差异,建议结合《隋书》《大唐西域记》等原始史料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霸留参伐蚕官炊帚倒口子滴圆斗艳堆冰戹苦屙屎范冉奉仰封章封殖奋力腐蠹伏流涵今茹古浩穰回辖简节繁文肩息焦涸街谭巷议靖康金兰会遽惶钧谐举声科车垦民垦田髡顿烈夫满本房免税彭蜞喷气骈支扑缘鹊喜羣右宂浊如雷灌耳三不入桑土之防蔏蒌纔恰声调师伯十死九活疏麻颂礼俗襟桃叶女投体土谈为学无地自处小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