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護國家的重器。器,指象征君權的器物,如祭器、車服等。《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 杜預 注:“名,爵號;器,車服。”
(2).指所守護的重器。《左傳·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環,其一在 鄭 商。 宣子 謁諸 鄭伯 , 子産 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3).封建時代太子主宗廟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齊書·文惠太子傳贊》:“二象垂則,三星麗天。樹嫡惟長,義匪求賢。方為守器,植命不延。”《南史·齊武帝諸子等傳論》:“守器之重,邦家所馮,觀 文惠 之在東儲,固已有虧令德,向令負荷斯集,猶當集於禍敗。”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然聖人千慮,失於知子,以正萬國,輕易元良,廢守器之長,立不才之庶。兆亂之萌,於是乎在。”《舊唐書·燕王忠傳》:“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
(4).謂保持本來的器質。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詩:“思友山林,抱樸山嵋,守器殉業,不能奮飛。”
“守器”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時代背景有所不同,具體解釋如下:
守護國家重器
指保護象征君權的器物(如祭器、車服等)。這一含義源于《左傳·成公二年》的記載,強調“器”與“名”是政權合法性的象征,需嚴格守護,不可假借他人。
代指所守護的器物本身
例如《左傳·昭公十六年》中提到“非官府之守器也”,此處“守器”指鄭國官府保管的特定器物。
借指太子
封建時代太子掌管宗廟禮器,因此“守器”成為太子的代稱。《南齊書·文惠太子傳贊》中“方為守器”即用此意。
現代延伸含義
在當代語境中,“守器”可引申為守護器物的人,例如博物館管理員、倉庫保管員等。
總結
“守器”的核心含義圍繞“守護重要器物”展開,既有古代政治禮制的象征性,也有現代職責的實用性。其具體意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尤其在曆史文獻中需注意其特殊指代(如太子)。
守器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保持品質或維持某種狀态。守指保護、維護,器指事物的特性、品質或狀态。因此,守器指的是保持事物的原有狀态、品質或特性。
守器可以拆分為宀(寶蓋)和器(口、廣、一),其中宀為部首,器為偏旁。
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宀(寶蓋),它有3個筆畫。
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口(四點水)和廣(広),它有8個筆畫。
守器一詞來源于漢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守這個詞可以追溯至古代,并在漢字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定型。器則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狀态,它是一個常用的漢字,常出現在諸多詞語中。
守器的繁體字為守器。
在古代,守器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發展,現代漢字寫法逐漸統一,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守器字形。
1. 這位藝術家守器,保持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多年。
2. 作為一名運動員,他始終守器,從不使用任何違禁藥物。
守法、守約、守時、守信、守護、守望等。
保持、維持、堅持、保存等。
放棄、喪失、破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