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受律的意思、受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受律的解释

受命出师。 唐 郎士元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诗:“春半 梁山 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 唐 皇甫冉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诗:“受律梅初发,班师草未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受律”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 接受命令或纪律约束(尤指军事命令): 这是“受律”最核心和常见的含义。

    • “受” 意为接受、承受。
    • “律” 在此指法令、规章、纪律,特指军令、军法。
    • “受律” 即指接受命令(尤其是军事命令)、服从纪律约束。常用来描述军队或将领奉命出征或执行任务时的状态。
    • 例证: 南朝梁·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受律 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此处的“受律”指霍去病接受皇帝(元首)的命令。唐代诗人也有“受律 梅初发”等诗句,意指将领在梅花初开时(特定时节)奉命出征。
  2. 接受音律或遵循音律规范(较少用): 在特定语境下,“律”也可指音律、乐律。

    • “受律” 可引申为接受音律的规范、遵循音乐的法则。
    • 这个含义相对少见,更多出现在与音乐、礼乐制度相关的文献中。
    • 例证: 虽不如军事含义常用,但在描述音乐演奏或礼制遵循时可能用到,如“八音克谐,受律 成均”(需注意此为示例性表述,具体出处需查更专门文献)。

“受律”一词的核心意义在于“接受命令或规范”,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军事语境,表示接受军令、奉命出征或严格遵守军纪。其“接受音律规范”的含义较为次要和罕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丰富、释义最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之一。其对“受律”的解释侧重于“受命,接受命令”的含义,并引用了古代诗歌例证(如虞羲的诗句)。[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2. 《辞源》(修订本): 作为一部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和古代文化常识的大型辞书,《辞源》对“受律”的解释也着重于“受命”之义,尤其指出其常用于军事行动的开始。[来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3. 古代文学作品与史籍: 如前述南朝梁虞羲的《咏霍将军北伐》诗,唐代诗人如李峤、徐坚等人的作品,以及涉及军事行动的史书(如《史记》、《汉书》中相关将领传记的叙述语境)等,都是理解“受律”实际用法的重要依据。[来源:各类权威整理出版的古籍,如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全唐诗》等]

网络扩展解释

“受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词义解释

受律指受命出师,通常用于古代军事或文学语境中,表示接受命令或任务后出征。例如唐代诗歌中常出现该词,描述将领奉命率军行动的场面。

二、发音与注音

三、出处与例句

  1. 唐代郎士元《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
  2. 唐代皇甫冉《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受律梅初发,班师草未齐。”
    (引证来源:)

四、其他说明

总结来看,“受律”是一个承载古代军事文化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诗文理解其意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军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孩儿哀急岸头百代过客保外执行宝绪辩告兵盟舶贾鉢头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不越雷池长跑粹美刀笔贾竖甸聚东迁恩例发福房匳烦狱飞庐服更管桁关照翰池黑子咶絮幻觉胡雕剌壶里乾坤镬釜家粟记府景阳冈灵阜灵利凌迈六葩六通四辟楼犁鑪橐緑洲漫灭门齿鸟申披毛人情味僧戒赏帖上雨盛阴适民兽补遂愿调停推手稳操胜券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