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贷的意思、逋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贷的解释

(1).借贷官物,逃匿不还。《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 孝景 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颜师古 注:“久负官物亡匿不还者,皆谓之逋。”

(2).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赐……鰥寡孤独高年帛,逋贷不入者勿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逋贷(bū dài)是汉语复合词,由“逋”和“贷”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其核心含义指“拖欠的借贷或未偿还的债务”。具体可从两方面解析:

  1. 字义溯源

    • “逋”本义为逃亡,《说文解字》释作“亡也”,后引申为“拖延、未完成”,如《汉书·昭帝纪》载“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
    • “贷”指财物借出与借入,《周礼·地官》有“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的记载。
  2. 历史语用

    该词多用于古代经济文书与律法条文,如《宋史·食货志》提及“州县逋贷,积年至多”,指地方长期未收回的官贷。近现代汉语中,“逋贷”逐渐被“欠款”“坏账”等白话词汇替代,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时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逋贷”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借贷官物,逃匿不还
    指从官方借取财物后逃避偿还责任,带有隐匿行踪的行为性质。例如《汉书·武帝纪》提到“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颜师古注释称“久负官物亡匿不还者,皆谓之逋”,即强调“逋”的逃避属性。

  2. 拖欠官物不还
    指借贷官方财物后长期拖延归还,未达到隐匿程度。这一含义更侧重于时间上的延迟,而非彻底逃避。

二、结构与来源

三、现代应用

“逋贷”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中。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对官方债务的逃避或拖延”。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法律术语或相关案例,可参考《汉书》等史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被辞倍式敝蠹侧生察传常故叉牙丞掾慈睦措敛掉眩短恶独白草楯矛垩化风骊宫臣皇化简傲浆水见重竭命酒母旧物均田制空碧款睇灵坐厉世磨钝萌孽密量挠曲枉直瓶窑颇覆遣策岂非认奴作郞纱纱社宫神御时苗留犊世扰俗乱室舍说说笑笑耸闻酸虀笋鞭泰山石刻太始雪田曹通快同文馆图馆忘机瓮猥欸微力嗡子鮝鳔消散邪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