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厖鸿的意思、厖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厖鸿的解释

(1).洪大;广大。《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湛恩厖鸿,易丰也。” 李善 注:“厖、鸿,皆大也。言湛恩广大,易可丰厚也。”一本作“ 厖洪 ”。 唐 刘禹锡 《汴州郑门新亭记》:“人人驛其声而吟之,始乎諓諓而成乎厖鸿。”

(2).高大。

(3).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含浑然广大之意。《文选·张衡<思玄赋>》:“踰厖鸿於宕冥兮,贯倒景而高厉。”旧注:“厖鸿宕冥,皆天之高气也。”参见“ 厖澒 ”。《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表象之应,以显天戒,明王事焉”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灵宪》:“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为厖鸿,盖乃道之干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厖鸿(拼音:máng hóng)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哲学与宇宙观内涵,主要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形容天地未分时元气浩瀚、蒙昧未开的自然景象。《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人谓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谓元气未分,混沌为一。”

二、词源与典籍用例

  1. 《淮南子·精神训》

    最早见于:“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厖鸿无形。” 此处描述天地未辟前的混沌元气状态 。

  2. 《昭明文选·郭璞〈江赋〉》

    沿用其义:“类胚浑之未凝,象厖鸿其未判。” 以“厖鸿”比喻江水初生时的浩渺混沌之态 。

三、单字解析

四、学术内涵

在道家与早期宇宙论中,“厖鸿”与“太初”“混沌”等概念互通,体现古人以具象词汇诠释抽象宇宙起源的思维特征。现代研究中,该词被视为中国早期自然哲学的关键术语(参考《汉典》及古汉语研究文献 。

附注:古音读法据《广韵》,“厖”注为“莫江切”(平声江韵),“鸿”为“户工切”(平声东韵)。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www.hydcd.com)
  2. 《淮南子》(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昭明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厖鸿”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

1. 洪大、广大
指事物规模或恩德的宏大广博。例如《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中“湛恩厖鸿,易丰也”,李善注称“厖、鸿,皆大也”,强调恩泽的广阔深厚。

2. 高大
形容物体或形态的高耸巍峨,但具体文献用例较少,需结合语境理解。

3. 宇宙混沌状态
特指天地未分时的原始状态,含浑然一体、无边无际之意。如张衡《灵宪》描述“斯为厖鸿,盖乃道之干也”,将“厖鸿”与宇宙生成前的混沌之气关联。

注意:以上释义主要来自古籍注释及网络辞书,因现有搜索结果权威性普遍较低,建议进一步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工具书或专业文献以确认准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

邦宰陂海别岛鸊鹈泉哺馈淳化大贫砥兵递递迢迢娥绿纺锤奋不顾生氛祥高等植物更阑宫壶瓜皮帽果肉国体酣狎黑种人虹光花儿鹄子兼程笺纸较谈甲殻接气节用裕民近道浄身空侣诳报棂床龙瓶卖力枚藻抹厉南北人漂沸霹雳舞侨庐七步成章气贯长虹弃之可惜删夷设庠视问宿读体校退班瓮头醁问讳下部相和歌显患纤仄销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