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尸饔的意思、尸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尸饔的解释

主管炊食劳作之事。《诗·小雅·祈父》:“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朱熹 集传:“言不得奉养,而使母反主劳苦之事也。”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桑林奇遇》:“幽栖鞅掌,遇良人暂困寒窗,尸饔薪水意彷徨。” 清 顾炎武 《与次耕书》:“菽水之供,谁能代之?宜託一亲人照管,无使有尸饔之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女即入厨下,代母尸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尸饔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源自《诗经》,其含义需结合古代社会文化背景解析,具体释义如下:


一、本义与引申义

  1. 字义分解

    • 尸:本义指古代祭祀时代表神灵受祭的活人,引申为“主持”“掌管”之意。
    • 饔(yōng):指熟食,特指早餐(古代一日两餐,早餐称“饔”,晚餐称“飧”),后泛指炊事劳作。

      组合义:字面意为“主持炊事”,即操办饮食事务。

  2. 语境引申

    在《诗经·小雅·祈父》中,“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一句,郑玄笺注:“今转我从事于忧,徒使母主饔之事”,暗指因子女无法尽孝,致使母亲被迫亲自操持炊事。故“尸饔”引申为“不能奉养父母,致其劳碌”,含自责与悲悯之情。


二、文化背景与权威考据

  1. 经典出处

    该词首见于《诗经·小雅·祈父》,反映周代兵役制度下士卒的控诉。汉代郑玄《毛诗笺》释为“母主饔饎之事”,强调人子失职的伦理困境。

  2. 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其两层含义:

    • 操持炊事(如《诗·小雅》用例);
    • 特指父母因子女失养而亲执劳作,含贬责意。
  3. 学术佐证

    清代学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指出:“尸饔”即“主司厨爨”,结合周代“君子远庖厨”的礼制,凸显子女未能代劳的失礼。


三、现代应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尸饔”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化表达。其核心意义仍围绕“亲执劳役”的无奈与“孝道缺失”的批判,成为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的典型意象。


权威参考来源:

  1. 《诗经·小雅·祈父》原文及郑玄笺注(《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版)
  2. 《汉语大词典》“尸饔”词条(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清代考据学代表作)
  4. 国学经典库《诗经》注解(www.guoxuedashi.com
  5. 汉典“尸饔”释义(www.zdic.net

网络扩展解释

“尸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来源综合理解:

一、核心释义

  1. 主管炊食劳作
    该词由“尸”(主持)和“饔”(熟食)组成,字面指负责烹饪饮食的事务。例如《诗经·小雅·祈父》中“有母之尸饔”,朱熹注解为“使母反主劳苦之事”,体现子女无法尽孝、母亲操持炊事的含义。清代《聊斋志异》中“代母尸饔”亦为此意。

二、其他释义辨析
2.战场惨状的引申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该词可形容“尸横遍野”的景象,但此解释未见于《诗经》《汉典》等传统文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引申或误读。

三、使用场景

建议结合《诗经》《聊斋志异》等原文例句理解其古典含义,谨慎采纳非权威来源的引申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按剑安全岛暗送秋波边币摈薄不常常务车尾触斗蛮争粹毛道品顶搭斗纹断产对治二架放退風谷妇产科福德星君浮食纲曹宫车远驭公私两济官漏果行育德横选鸿渞户部煎憹接谈鯨吞金兰契镌载枯心连约领讲螺角芒达盘游饭缥缈频度扑哒棋格侵并庆绪七字法忍俊守财卤孙词堂奥腾凌讬寓外意未然卧不安席我家飨荐笑面楔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