摈薄的意思、摈薄的详细解释
摈薄的解释
排斥鄙视。《新唐书·张濬传》:“性通脱无检,汎知书史,喜高论,士友摈薄之。” 明 孙柚 《琴心记·相如倦游》:“争奈 景庙 好谈 黄 老 ,摈薄名儒,一时词赋贤才,多归 梁国 。”
词语分解
- 摈的解释 摈 (擯) ì 排除,抛弃:摈弃。摈除。摈黜(罢黜并放逐)。摈诸门外。 古同“傧”,迎宾。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薄的解释 薄 á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冷淡,不热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 土地不肥沃:薄田。 肥浓厚深 薄 ó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薄礼。薄产
网络扩展解释
“摈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及古籍用例综合解析:
-
核心含义
根据《新唐书》及明代文献记载,“摈薄”主要指排斥、鄙视,例如《琴心记》中提到“摈薄名儒”,即表达对儒生的排斥态度。字义拆分:
- 摈:排除、抛弃(如“摈诸门外”)
- 薄:轻视、冷淡(如“薄待”)
-
古籍用例
- 《新唐书·张濬传》记载士人因性格放纵被“摈薄”,体现群体排斥现象。
- 明代《琴心记》描述汉景帝推崇黄老学说而“摈薄名儒”,反映学术流派间的排斥。
-
现代用法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摒弃贫苦,追求富贵”,但该释义未见于古籍用例,可能为引申或误读。建议优先采用古籍中的“排斥鄙视”含义。
-
使用建议
阅读古文时需注意该词多含贬义色彩,例如描述人际关系疏离(“士友摈薄之”)或学术压制(“摈薄名儒”),现代使用建议标注出处避免歧义。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摈薄》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排除、摈弃纤弱无力的。
它的部首是「手」和「艸」,分别表示手的动作和草的植物。它的总笔画数是17画。
这个词源来自《说文解字》,是由古代的文字演变而来。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跟简体字是一样的。
在古时候,「摈薄」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还是使用相同的部首和笔画。
一些例句包括:「他摈薄了那些不够坚强的人,只和能够自立的人为伍。」
其他与「摈薄」相关的词汇包括:拒绝、排除、淘汰,近义词为「摈斥」,意思是排斥。反义词为「保留」,意思是不排除。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