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对治的意思、对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对治的解释

(1).相匹敌。《汉书·韩安国传》“公等足与治乎” 唐 颜师古 注:“治谓当敌也,今人犹云对治。”

(2).原为佛教语。谓断烦恼。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六章:“邪僻之对治在乎守意。意者,心之动而未形者也。意正则神明。神明则无不照、无不能而成佛矣。”

(3).引申为对付。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十二:“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黽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牀?”

(4).指对应,对照。 明 袁宗道 《论隐者异趣》:“古人云: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对治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或化解",其语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性和延展性。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朱子语类》"须是就事上渐次更做道理,对治得一分过,便是一分功",体现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修正的思维逻辑。

在佛教典籍中,《佛学大辞典》将"对治"定义为"以特定法门对治烦恼"的修行方法,如《大智度论》所述"以不净观对治贪欲,以慈悲观对治瞋恚",形成系统的心理调适体系。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则强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对治原则,建立疾病与疗法的对应关系。

现代哲学领域,《中国哲学大辞典》将这个概念拓展为"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认为其蕴含着中国古代"阴阳相济"的辩证思维特征。语言学研究表明,该词在明清小说中已发展出"应对处置"的日常用法,如《红楼梦》"这事须得对治得妥当"的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对治”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相互协作解决问题
    由“对”(相互)和“治”(治理)组成,指通过合作与制约来治理事物或解决问题。例如团队协作、社会治理中强调多方配合才能达成目标。

二、佛教语境

  1. 断除烦恼
    原为佛教术语,指通过修行方法消除烦恼。如汤用彤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提到“邪僻之对治在乎守意”,即通过守持正念来对治邪念。

三、引申含义

  1. 应对与对应
    • 对付:如宋代范成大诗句“不把痴聋相对治”,指用特定方法应对问题。
    • 对照:指事物间的对应关系,如文献中的对照解释。

四、历史来源

最早见于《汉书·韩安国传》唐颜师古注:“治谓当敌也,今人犹云对治”,表示匹敌或抗衡。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佛教经典及历史文献的解读。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或《汉书》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必然性与偶然性避喧采暖侧直赤位丑亵东方未明东山谢氏断缣寸纸独行其道反比肺腑之言凤翮寡薄广会惯例谷帛孤清河雒皇闱晦色渐入佳境交恶急湍郡课苦刻量放零活笼侗渌池念佛珠擬不于伦孽龉嫔嫱乔相识青蓱蛩蛩羣儿上年纪舌簧眚厉审鉴摄属史识世园会摅愤颂祉叹奇坛社檀施祧主铁网徒舆亡魂失魄王子晋五郊象马相配仙官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