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童养媳的意思、童养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童养媳的解释

[a girl taken into the family as a daughter-in-lawtobe;child bride] 从小被婆家领养、等长大再跟这家的儿子结婚的女孩子

详细解释

见“ 童养媳妇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童养媳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殊婚姻形式,指将女婴或幼女送至婆家抚养,成年后与婆家儿子正式完婚的女性群体。以下从定义、历史背景、产生原因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解析: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养媳”,其核心特征是女童自幼被送到未来夫家抚养,成年后直接与男方结婚。这种婚姻形式通常无需传统婚嫁流程,且女方在婆家身份介于养女与准儿媳之间。

二、历史沿革

  1. 起源与雏形
    可追溯至汉代,如汉昭帝皇后上官氏6岁入宫成为12岁皇帝的妻子,被视为早期雏形。
  2. 发展高峰
    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清代全国35.24%的州县有童养媳记载(1724个州县中561个存在此现象)。

三、产生原因

  1. 经济贫困
    底层家庭为减轻抚养负担,将女儿送出以节省嫁娶开支。
  2. 性别歧视
    受重男轻女观念影响,女性被视为家庭负担。
  3. 宗法制度
    封建家长制将子女物化为私有财产,通过包办婚姻维系家族利益。
  4. 封建迷信
    部分富裕家庭通过“冲喜”为病弱儿子祈福。

四、生活境遇

童养媳在婆家常遭受多重压迫:

五、制度废除

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童养媳制度被明令禁止,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童养媳制度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性别压迫与经济剥削本质,其消亡标志着中国社会人权观念的进步。建议通过《中国婚姻史》等专著获取更系统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童养媳是什么意思

童养媳是指未成年女童被当作养女一样养在家中,并且在长大后成为丈夫的妻子。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存在着非法性别歧视和儿童权益被侵犯的问题。

童养媳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童(一字旁+小)、养(儿字旁+乚)、媳(女字旁+月) 童字的部首是人字旁,笔画为3; 养字的部首是儿字旁,笔画为4; 媳字的部首是女字旁,笔画为13。

童养媳的来源

童养媳这个词源自中国农村地区,与农村的封建文化和观念有关。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家庭中,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父母会将女童送到富裕家庭,与富有的丈夫结婚,并承担家务劳动等工作。

童养媳的繁体

童養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童养媳的写法基本不变。

童养媳的例句

1. 她是一个童养媳,从小就被送到那个家庭,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 2. 童养媳的境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童养媳相关的词汇

组词:儿童、养女、养家、养育 近义词:童工、童奴、童婚 反义词:儿童保护、儿童福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