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薮的意思、十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薮的解释

古代十大湖泊的总称。《尔雅·释地》:“ 鲁 有 大野 、 晋 有 大陆 、 秦 有 杨陓 、 宋 有 孟诸 、 楚 有 云梦 、 吴 越 之间有 具区 、 齐 有 海隅 、 燕 有 昭余祁 、 郑 有 圃田 、 周 有 焦护 ,十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薮(shí sǒu)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地理名词,特指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十个著名湖泊或沼泽区域。其释义与来源如下:


一、基本释义

“十薮”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指先秦时期中原及周边地区的十大湖泊沼泽,是古代自然地理的重要标志。

核心含义:

  1. 历史地理概念:代表周代划分的十大泽薮,兼具水利、物产与疆域象征意义。
  2. “薮”的释义:指水草茂密的湖泽,引申为物产丰饶之地(《说文解字》:“薮,大泽也”)。

二、具体所指

据《尔雅·释地》与《吕氏春秋》记载,“十薮”包括:

  1. 鲁有大野(今山东巨野北)
  2. 晋有大陆(今山西运城盐湖一带)
  3. 秦有杨陓(今陕西陇县)
  4. 宋有孟诸(今河南商丘)
  5. 楚有云梦(今湖北江汉平原)
  6. 吴越有具区(今太湖)
  7. 齐有海隅(今山东沿海沼泽)
  8. 燕有昭余祁(今山西晋中)
  9. 郑有圃田(今河南中牟)
  10. 周有焦护(今陕西泾阳)

注:不同文献对个别薮名存在争议,如《淮南子》以“具区”代“吴越”,以“弦蒲”代“杨陓”。


三、文化意义

  1. 政治象征:十薮与“九州”对应,体现周王室的疆域治理观念(《周礼》以薮、泽、川为地理坐标)。
  2. 经济价值:古代薮泽是渔业、盐业及农耕资源的核心区,如“云梦”以富饶著称(《汉书·地理志》)。
  3. 生态变迁:多数薮泽因黄河改道、围垦而萎缩,如“大陆泽”在宋代已退化为洼地(《水经注》)。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明确收录“十薮”词条,释为“古代十大泽薮的总称”。
  2.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详述各薮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3. 《周礼正义》(清·孙诒让):系统考证职方氏所载薮泽的文献依据。

现代使用提示:该词属历史专名,现代汉语仅用于古籍研究或历史地理论述中。

网络扩展解释

“十薮”是中国古代对十大湖泊的统称,这一概念源自《尔雅·释地》的记载。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出处
    “十薮”指先秦时期分布于各诸侯国的十个大型湖泊,主要作为地理标识和资源聚集地。该词最早见于《尔雅·释地》,其中明确列举了各薮的名称及所属诸侯国。

  2. 具体名称及分布
    根据记载,十薮包括:

    • 鲁国大野(今山东巨野北)
    • 晋国大陆(今河南获嘉西北)
    • 秦国杨陓(具体位置存疑,一说在陕西)
    • 宋国孟诸(今河南商丘东北)
    • 楚国云梦(跨今湖北、湖南)
    • 吴越具区(今太湖)
    • 齐国海隅(今山东沿海)
    • 燕国昭余祁(今山西祁县一带)
    • 郑国圃田(今河南中牟西)
    • 周朝焦护(一说在河南原阳西南)。
  3. “薮”的引申含义
    单字“薮”本义为水草丰茂的湖泽,后引申为“人或物聚集之处”,如《尚书》中“渊薮”比喻人才汇聚地。这与十薮作为古代重要水域和资源中心的地位相呼应。

补充说明
部分薮的具体位置因历史变迁存在争议,且多数现已消失或更名。研究十薮对理解先秦地理及古代水文环境有重要参考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碧落界不入俗蔡侯纸差一点诚令褫落吹糠见米胆敢豆蓉蠹患囮鸟贩国翻晒繁约蠭蒙风雨飘摇福谦高风劲节孤戍狠刚滑梯回盼矫国革俗颊顋几臣钧平开説款藩阑纵乐部量规吏部郎麟符犂扫龙骑鹿轓慢肆密达磨漶谦套陗直切近三花马埽轨善经社风申涤勝朝身故申用水落属下四甲酸齑隧道门退放香汤销镕洗厨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