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十大湖泊的总称。《尔雅·释地》:“ 鲁 有 大野 、 晋 有 大陆 、 秦 有 杨陓 、 宋 有 孟诸 、 楚 有 云梦 、 吴 越 之间有 具区 、 齐 有 海隅 、 燕 有 昭余祁 、 郑 有 圃田 、 周 有 焦护 ,十藪。”
“十薮”是中国古代对十大湖泊的统称,这一概念源自《尔雅·释地》的记载。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出处
“十薮”指先秦时期分布于各诸侯国的十个大型湖泊,主要作为地理标识和资源聚集地。该词最早见于《尔雅·释地》,其中明确列举了各薮的名称及所属诸侯国。
具体名称及分布
根据记载,十薮包括:
“薮”的引申含义
单字“薮”本义为水草丰茂的湖泽,后引申为“人或物聚集之处”,如《尚书》中“渊薮”比喻人才汇聚地。这与十薮作为古代重要水域和资源中心的地位相呼应。
补充说明
部分薮的具体位置因历史变迁存在争议,且多数现已消失或更名。研究十薮对理解先秦地理及古代水文环境有重要参考价值。
《十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非常丰富的草木丛生之地,也指事物繁多、复杂纷繁的情况。
《十薮》的拆分部首是 “艸”,拆分笔画是 23 画。
《十薮》是取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是“无衣,无衣,薪之矢兮!质尔门戟,质我戎矢。薮生陂之矢兮,何伤贞矣!”其中,“薮”意为草木繁盛之处。
《十薮》的繁体写法为「十蕭」。
在古代,「薮」的写法与现代相似,由辶和艹构成,表示青草和草木茂盛的地方。
他家后院常年不打理,长满了野草和杂草,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十薮》。
组词:薮中草木、薮外枯藤。
近义词:丛林、茂密。
反义词:贫瘠、荒芜。
暗涩巴儿傍贯北大西洋暖流别开一格璧羔不分玉石谄事池鹭电解质返青凡躯腐木挂虑合量讙露豢身茴香惑着虎帐江梅即即精兵简政静民乩坛九弄考述科问帘窥壁听陵季鹿纵缕络目下年华垂暮配号批扞钳塞萁服轻宝秦欢晋爱遒忽跂息鹊陵三变三癸亭声振林木审谋参商市骏狮子滚绣毬水蛭抬策韬潜特征讬坟土宿窝窝凹凹象征派遐适西方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