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誓书的意思、誓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誓书的解释

(1).即盟约。 宋 叶适 《上殿札子》:“ 青城 之辱,忍復陈之,则又不过以为当如誓书而已。”《宋史·高宗纪七》:“藏 金国 誓书于内侍省。”参见“ 盟约 ”。

(2).即誓券。《水浒传》第五二回:“放着先朝太祖誓书,如何便下刑法问我!” 清 恽敬 《续辨微论》:“是故 廷美 以无勋之人,亦得列于誓书,此亦 赵普 所亲与也。”参见“ 誓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誓书"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誓"指以言辞约束行为的诺言,"书"指书面记载,二字合称特指经正式仪式形成的承诺文书。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经宣誓程序的书面承诺,常见于古代国家盟约(如宋辽《澶渊誓书》)、民间契约(如明清《族谱誓书》)等场景。《中国古代盟誓制度》记载,这类文书需经"献血为盟"仪式,具有法律效力。

二、历史演变

  1. 宋代官方文献《宋会要辑稿》载,誓书作为外交文书,需包含四项要素:缔约方信息、承诺条款、违约惩罚、立誓时间
  2. 明清时期演变为民间重要契约形式,福建土楼发现的《林氏宗族誓书》显示,此类文书多涉及财产分配、族规制定等内容

三、现代应用 当代司法档案中,誓书主要指经公证的承诺文件。据《公证法实施条例》,其法律效力来源于《公证法》第38条规定的"宣誓人法律责任制度"。在宗教领域,佛教《受戒誓书》、道教《传度牒文》仍保留传统誓书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誓书”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词汇,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盟约性质
    指国家或政权之间签订的正式盟约文书,通常用于外交或政治结盟。例如《宋史》记载的“藏金国誓书于内侍省”,即指宋金两国达成的盟约文件()。

  2. 誓券性质
    作为君主对臣子颁发的特殊凭证,承诺保障其特权或豁免权。如《水浒传》第五二回提到“先朝太祖誓书”,即宋太祖赐予功臣家族的特权凭证()。

二、历史用例

三、延伸说明
“誓”字本义为立约起誓(),因此“誓书”可理解为通过书面形式固化的庄严承诺。现代语境中该词已较少使用,多出现于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哀梨百怪贝饰澈底澄清呈形嗤诋摛光揣侔丹头导电电厂迭继滴沰泛菊分文未取搞活经济隔阳功率放大器谷山砚毫铢洪军彗光教卫揭箧担囊嗟屈九裂拒绝炼字醴泉流电立子隆就龙塞侣伴緑衣元寳緑藻蛮民懋扬马蹄刀没骨头眉寿磨铅劘习盘壑軿列评传泼风刀钳掣仁恕省校慎溃贪构推頽猥籍韡韡稳住神儿乡里仙骨咸茎消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