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土的意思、食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土的解释

(1).种粮食的田地。《国语·吴语》:“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是子也。”

(2).享受封邑的租税。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将军棘津侯陈武》:“功成食土,德被遐邇。”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诸侯饗食土之实,万国受世及之祚矣。”

(3).吃泥土,栖息于土中。《孔子家语·执辔》:“食水者善游而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宋 苏轼 《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诗:“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土"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专业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释义:

  1. 地质学/土壤学含义(现代常用义) 指土壤物质(如粘土、矿物颗粒等)被外力(如风、水、冰川、重力等)从原始位置剥离、搬运并最终沉积到其他地方的自然过程。这是地表形态塑造和土壤分布变化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物质的迁移,而非字面上的"食用"。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地质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0年)对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过程的定义可涵盖此概念。

  2. 人类学/医学含义(特殊行为) 指人类或动物主动摄取土壤(如粘土、高岭土等)的行为,也称为"食土癖"(Geophagy)。这种行为在特定文化群体(历史上或现今某些地区)、孕妇(可能与补充矿物质或缓解孕吐有关)或某些病理状态下(如异食癖)可能出现。其动机复杂,可能涉及营养补充、缓解肠胃不适、文化习俗或心理因素。 来源: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及相关研究论文对"异食癖"(Pica)的定义和案例分析常包含食土行为。

  3. 古代汉语含义(历史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食土"可指享有封地或俸禄。"食"在此意为"享用俸禄"或"受封","土"指土地、封邑。例如,古代诸侯或官员因功受封土地,其收入来源于该封地的赋税,即称为"食土"。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大型历史语文辞书在"食"字条目下常收录此古义,引证古代典籍如《礼记》、《史记》等。

"食土"一词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在现代科学语境下,主要指土壤物质的自然迁移过程(地质学)或主动摄取土壤的行为(人类学/医学)。在古代汉语中,则指享有封地俸禄。其核心语义均围绕"土"与某种形式的"获取"或"作用"关系展开。

网络扩展解释

“食土”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及出处:

一、主要含义

  1. 指代农耕土地

    • 原义为“种粮食的田地”,强调土地的耕种用途。例:《国语·吴语》提到“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即批评田地分配与耕作问题。
  2. 封建制度中的特权

    • 指古代诸侯或受封者享有的封地租税。如陆机《五等诸侯论》所述“诸侯享食土之实”,表明贵族通过封邑获取经济收益。
  3. 生物行为描述

    • 指动物(如蚯蚓)吞食泥土或栖息于土中的习性。苏轼诗句“食土蚓无肠”即用此意,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的生存状态。

二、延伸与例句

三、注意事项

以上解释综合了《国语》《孔子家语》等古籍及汉典、沪江词典的权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辨物居方冰花避喧鼻子博敏晨兴闯事楚难辍耕定武石刻对还范读風景不殊高言根括滚利撝抑加持郊郭骄溢棘霸几分矜裁疾色九成宫基于扩展领承龙兹莫讲女布捧拥拼火起床切当青史氏寝容湫仄羣雄骚体生抢侍祠官失去丝肠四书死死平平儓佟汤罐同进士出身突头突脑闱门危行窝坨儿无腆乌鲗墨瑕垢纤绮纤曲小家子气枭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