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称玉有十种特质,因用以比喻君子的十种美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语本《礼记·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詘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於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戢武耀十德,昇文辉九功。”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务三时而仓箱日益,却十德而华夷草偃。”
“十德”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主要包含两种解释体系:
源自《礼记·聘义》,以玉的十种特质比喻君子品德,包含:
《华严经》提出法师应具备的十种修行品质:
部分文献(如、9)存在不同归纳,例如将“孝、廉、勇”等纳入十德,但这类表述多属后世衍生,权威性较低。建议优先参考《礼记》与佛经的经典定义。
如需进一步追溯原文,可查阅《礼记·聘义》或《华严经·十地品》。
《十德》指的是十种德行或品质。这些德行包括忠诚、勇敢、谦虚、正直、宽容、诚实、恒心、礼貌、谦逊和坚守原则。十德被视为一种美德标准,以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价值。
《十德》的拆分部首为“十”和“彳”,它们分别代表数目和动作部首。《十德》共有12画,其中“十”的部分包含2画,“彳”的部分包含10画。
《十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段话:“十德,共辑呀。”在这段话中,“德”被用来描述各种美好的品质。在繁体字中,这个词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拼写。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存在着多种写法,与今天的简体字有所不同。然而,《十德》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表示“十”和“德”的字形保持一致。
1. 他以忠诚、正直和恒心而被人尊敬,他真正具备了《十德》。
2. 这位老师以其宽容和诚实而影响了许多学生,他是《十德》的典范。
1. 十善:指的是十种善行,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妄语、不恶口、不贪求、不嗔怒、不痴狂和不疑病。
2. 十恶:指的是十种恶劣行为,包括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贪求、嗔怒、痴狂、疑病和疑邪。
近义词:品德、道德、美德
反义词:恶行、恶德、恶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