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德的意思、十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德的解释

古称玉有十种特质,因用以比喻君子的十种美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语本《礼记·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詘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於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戢武耀十德,昇文辉九功。”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务三时而仓箱日益,却十德而华夷草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德"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内涵解析

一、汉语本义:儒家伦理的扩展

"十德"最初源于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提炼,是"六德"(知、仁、圣、义、忠、和)的扩展。据《周礼·天官·大宰》记载,古代以"六德"教化万民,后世学者在此基础上补充为"十德",具体包括: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

其核心涵盖个人修养(仁、智)、社会规范(礼、义)、伦理纲常(忠、孝)三层面,体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体系。

二、佛教引申:菩萨的十种德行

在佛教语境中,"十德"指菩萨修行成就的十种品质,出自《大智度论》:

慈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

此概念强调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如"慈悲"为众生拔苦,"方便"指善巧度化,成为汉传佛教伦理的重要范畴。

三、现代引申与跨文化融合

现代汉语中,"十德"衍生出更广泛的道德集合,例如:

权威参考来源

  1. 儒家经典:《周礼注疏》(郑玄注)释"六德"体系,后世注疏延伸至十德内涵。
  2. 佛教典籍:《大智度论》(鸠摩罗什译)卷二十七详述菩萨十德。
  3. 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十德"词条综释儒释道三家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
  4. 文化研究:许嘉璐《中国古代文化史》剖析"十德"的社会伦理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本文释义综合古典文献与权威工具书,具体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华经典古籍库(www.guji.cn)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十德”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主要包含两种解释体系:

一、儒家经典中的十德(君子如玉之德)

源自《礼记·聘义》,以玉的十种特质比喻君子品德,包含:

  1. 仁:温润而泽(如玉石温润,象征仁爱)
  2. 知(智):缜密以栗(玉质紧密象征智慧明辨)
  3. 义:廉而不刿(玉有棱角但不伤人,象征正直适度)
  4. 礼:垂之如坠(玉佩下垂形态喻谦恭守礼)
  5. 乐:叩之声清越(玉声悠扬如乐,喻和谐愉悦)
  6. 忠:瑕不掩瑜(玉瑕瑜互现,象征真诚不欺)
  7. 信:孚尹旁达(玉色通透,象征表里如一)
  8. 天:气如白虹(玉光如虹贯天,喻胸怀广阔)
  9. 地:精神见于山川(玉采源自大地,喻厚德载物)
  10. 德:圭璋特达(玉器象征德行通达天下)

二、佛教经典中的十德

《华严经》提出法师应具备的十种修行品质:

  1. 善知法义
  2. 能广宣说
  3. 处众无畏
  4. 无断辩才
  5. 巧方便说
  6. 法随法行
  7. 威仪具足
  8. 勇猛精进
  9. 身心无倦
  10. 成就忍力

其他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如、9)存在不同归纳,例如将“孝、廉、勇”等纳入十德,但这类表述多属后世衍生,权威性较低。建议优先参考《礼记》与佛经的经典定义。

如需进一步追溯原文,可查阅《礼记·聘义》或《华严经·十地品》。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家锁缠夹禅眼差爽车骑喘嘘辞宗刀勅打主意叠绮纷哓覆手革囊股份公司规随秏滑黑籍荷扇闳辨花鸟画沍冻溷称郊祀计曹结厚接席羁角京峙进贤任能絶峯凉丝丝潦车露酒卖情面包跑跳倾赏柔复颡泚上愚审官院手脚水髩蜀罗顺畅踏戽檀柘天家头昏眼花退休屠耆外秀外曾祖踠辔雾鬟先回哮吼笑影泄泻熹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