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mendable;estimable;difficult of attainment,hence worthy of esteem] 居然做到了难做之事,十分可贵
过去草都不长的盐碱地,今天能收这么多粮食,的确难能可贵
不易做到的事居然做到,值得宝贵。语出 宋 苏轼 《荀卿论》:“ 子路 之勇, 子贡 之辩, 冉有 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乃 墨子 於‘小故’一条已能如此,是亦难能可贵矣。” 秦牧 《两代人》:“这样说,自然并不是说文学工作特别难能可贵,任何有益于人民的劳动都是可贵的。”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不要秘诀的秘诀》:“ 陈善 是 南宋 淳熙 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能够提出这样鲜明主张,也算难能可贵的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难能可贵汉语 快速查询。
“难能可贵”是一个褒义成语,形容某件事或某种品质因难以实现而显得特别珍贵。以下是详细解析:
指本难以做到的事被成功完成,因此具有极高的价值。例如在困境中坚持学习、舍己救人等行为,常被赋予这一评价。
源自宋代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苏轼通过孔子三位弟子的特质,强调“难能”与“可贵”的关联性。
该成语强调“难度”与“价值”的双重属性,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用。
《难能可贵》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极其难得而珍贵。它用来形容某种品质、才能或事物非常稀缺,难以找到,因此更加珍贵可贵。
《难能可贵》的拆分部首为“难”和“口”,其中“难”的部首是“阝”,而“口”的部首就是“口”本身。
拆分笔画后,“难”共有10画,“能”有6画,“可”有5画,“贵”有9画。
《难能可贵》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观念,《论语·卫灵公》中有“难得糊涂”的语句。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成语,并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的珍稀程度。
《难能可贵》的繁体字是「難能可貴」。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有所不同。早期的《难能可贵》成语写作「難能可稀」,后来才慢慢演变为现在的写法。
1. 他的真诚和善良在这个世界上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2. 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忠诚友情变得非常难能可贵。
1. 难以置信:意思是非常难以相信。
2. 难以想象:意思是很难想象出来。
1. 稀世珍宝:意思是非常稀有而珍贵的宝贝。
2. 绝无仅有:意思是唯一、独特的存在。
平凡俗套:意思是普通、常见的,缺乏独特、珍贵的特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