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纵置其祭肉于俎以祭。《仪礼·士虞礼》:“有乾肉,折俎二尹,缩祭半尹,在西塾。” 郑玄 注:“折以为俎实,优尸也。尹,正也,虽其折之必使正。缩,从也。”
“缩祭”是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特定形式,其核心含义为将祭肉纵向放置在礼器“俎”上进行祭祀。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缩祭”读作suō jì,源自《仪礼·士虞礼》。其中“缩”意为“从”(即纵向),指祭肉摆放方向;“祭”即祭祀行为。
具体操作
在仪式中,需将乾肉等祭品按纵向(而非横向)置于俎(古代盛放祭品的礼器)上,以示庄重。如《仪礼》记载:“有乾肉,折俎二尹,缩祭半尹,在西塾”,郑玄注称“缩,从也”,强调摆放方向的正直。
仪式意义
这一做法可能体现对祭祀对象的尊崇,通过特定摆放方式区分祭祀等级或表达特殊敬意。例如,缩祭所用祭肉为“半尹”(半块正肉),可能与祭祀规格相关。
参考资料:汉典、《仪礼》原文及郑玄注、鲁芽网等均对此词有类似解释,可综合印证其含义。
《缩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缩指减少、压缩,祭指祭祀、祭奠。这个词语整体意思是对祭祀仪式的简略或简化。
在《缩祭》这个词中,缩字的部首是针,祭字的部首是示。缩字的笔画数为7,祭字的笔画数为9。
《缩祭》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行完整的祭祀仪式,于是便采用缩减或简化的方式进行祭祀仪式,从而形成了这个词语。
《缩祭》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縮祭」。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然而,关于《缩祭》这个词在古代的汉字写法,笔者目前无法提供确切的资料。因此,建议对于古时候的汉字写法还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查询。
1.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能在家里进行缩祭,无法亲临祖先陵园。
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传统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缩祭形式。
缩减、缩小、缩短、祭祀、祭奠
简祭、简化的祭祀
完整祭祀、正常祭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