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正的意思、格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正的解释

(1).谓匡正时弊。《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 从 会稽 还”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王恭别传》:“ 恭 清廉贵峻,志存格正。”

(2).纠正。 明 李东阳 《孟子直解》:“惟有大臣者道全德备,精神意气自有感格,誉望丰采自能耸动,这等人方能格正君心之非。但君心萌动时,有一不正便格之以归於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格正”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匡正时弊
    指纠正社会或时代的弊端,强调对整体风气的调整。例如南朝刘孝标在《王恭别传》中提到:“恭清廉贵峻,志存格正”,意为王恭以高洁的品行致力于纠正时弊。

  2. 纠正
    泛指对错误或偏差的修正。明代李东阳在《孟子直解》中写道:“格正君心之非”,即通过道德感化使君主的错误思想回归正途。


二、引申义

  1. 品行端正
    用于形容人品德高尚、行为正直,不受外界诱惑。例如:“他为人格正,深受尊敬”。

  2. 平正挺直
    描述物体形态的整齐端正,如:“他的衣服总是那么格正”。


三、使用场景


四、文献与例句


如需更完整解释,可参考汉典或沪江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格正(gé zhèng)是一个古老的汉字,意为“端正、规范”。它的拆分部首是“十”和“木”,其中“十”表示数目,“木”表示木头。它的总笔画数为10。 格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和文化。在古代,人们在举行重要的仪式或活动时,会将木材切割成规则的形状,作为一种象征。这种规则的形状也被用来表示人们的行为和品德应该端正规范。 在繁体字中,格正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只是字形稍有不同。繁体字将“知”字加在“十”字的上方,形成了“塚”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演变。在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相对于今天的字形,古代的汉字更加简洁,很多笔画的细节被简化或省略。格正这个字在古代写作“戀正”。 以下是一个关于格正的例句:“他的仪容仪表始终保持格正,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与格正相关的组词有:规格、正直、正经等。 与格正近义的词有:整齐、规范、庄重等。 与格正反义的词有:松散、邋遢、懒散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