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食的意思、时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食的解释

四季应时的食品。《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郑玄 注:“时食,四时祭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端阳》:“其供佛祀先者,仍以粽子及樱桃、桑椹为正供。亦‘荐其时食’之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时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古代礼制角度)

指古代祭祀仪式中,按照季节时令进献的应季新鲜食物。《礼记·中庸》郑玄注明确指出:"时食,四时祭也。" 即周代祭祀祖先或神明时,严格遵循自然节律,春季荐韭、夏季荐麦、秋季荐黍、冬季荐稻,体现"取法自然"的礼制思想。这种制度化的时令祭品称为"时食",是"天人合一"观念在礼仪中的具象化表达。

二、饮食文化延伸(养生哲学角度)

引申为符合时节规律的日常饮食。《周礼·天官·食医》记载:"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强调饮食调配需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如《黄帝内经》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具体表现为春季食辛温(如葱、韭)、夏季食甘凉(如瓜、藕)、秋季食酸润(如梨、蜂蜜)、冬季食咸热(如羊肉、藿香)。这种依时择食的传统,构成中医"食疗养生"的理论基石。

三、哲学意涵(宇宙观层面)

承载着"顺天应时"的哲学观。《论语·乡党》"不时不食"的训诫,表面强调不吃反季节食物,深层则蕴含儒家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汉代《淮南子·天文训》进一步阐释:"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故食其时,百骸理矣",将适时而食提升至治国安民的高度,体现古代"食政相通"的治理智慧。

词源考据:"时食"为偏正结构复合词。"时"(《说文》:"四时也")表时间节律,"食"(《玉篇》:"饭食也")指物质载体,二字结合凸显中国古代"以时系物"的独特文化编码。


主要参考文献:

  1.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周礼注疏》(唐·贾公彦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淮南子集释》何宁撰,中华书局
  4.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浙江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时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四季应时的食品,尤其指在特定时节用于祭祀或供奉的时令食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2. 文献出处


3. 应用场景


4. 现代延伸

虽然“时食”一词现代使用较少,但其内涵与当代提倡的“应季饮食”“节气养生”理念相通,强调根据自然规律选择食物,兼顾健康与文化传承。


“时食”是古代礼制与自然结合的产物,既反映农耕社会的时令观念,也承载祭祀文化。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或民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败道柏舟之节拔十得五标寄驳议鉏龃德范德色螮蝀东坡诗体斗靡断层芳迹风和日丽功高盖世挂劲固定工龟六藏俭凋贱末蛟胎家小击菒近景钜坊剧气开印辽壤离旌林岚屴崱鸾书洛浦洛尾买方没谱儿面相沕滑牡桂逆道乱常逆风盘针叵罗绮刻青金宂蔓三武朔鼙抬揲眺望万无一失婉言谢绝稳健文墨职温酎五斗伍老午暑贤雅谢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