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麒麟的意思、石麒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麒麟的解释

亦省作“ 石麟 ”。1.古代帝王陵前的石雕的麒麟。《西京杂记》卷三:“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胁为文字,是 秦始皇 驪山 墓上物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丹阳 大姑陵 ,陵下有石麟二枚,不知年代。” 唐 刘禹锡 《汉寿城春望》诗:“田中牧竖烧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前蜀 韦庄 《上元县》诗:“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

(2).对幼儿的美称。《陈书·徐陵传》:“时 寳誌上人 者,世称其有道。 陵 年数岁,家人擕以候之; 寳誌 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宋 苏轼 《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诗:“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明 何景明 《相逢行赠孙从一》:“石麟在天动鳞甲,赤凤排云生羽毛。” 清 方文 《吴次暹瓶桂自开而举子同人觞之》诗:“太乙想传天马信,长庚先产石麟儿。” 清 赵翼 《昨岁除夕香远内弟得一子书以奉贺》诗:“八十四翁来发兆,上堂亲抚石麒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麒麟

一、汉语词典释义

“石麒麟”指以石材雕刻而成的麒麟形象。麒麟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说文解字》释“麒”为“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象征吉祥、太平。其石雕形态多见于陵墓、宫殿或宗教建筑,兼具镇邪与彰显地位的功能。

二、文化象征与用途

  1. 镇墓神兽

    汉代起,石麒麟常作为镇墓兽置于帝王或贵族陵墓前,守护亡灵、驱避邪祟。如《后汉书》载帝王陵“列石麒麟”,体现其守护属性。

  2. 建筑装饰与祥瑞符号

    宫殿、寺庙常以石麒麟装饰门庭或柱础,象征政权稳固、国泰民安。北宋《营造法式》将麒麟列为重要石作纹样,凸显其祥瑞寓意。

三、艺术特征

石麒麟造型融合多种动物特征: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牛尾、马蹄,通身鳞甲,姿态威仪而不失仁厚,体现“仁兽”内核。其雕刻技法随朝代演变,汉拙朴、唐雄浑、明清精细,反映时代审美变迁。

四、文献考据

  1. 《宋书·符瑞志》:明确记载麒麟“含仁怀义,音中律吕”,为圣王嘉兆。
  2. 《西京杂记》:述汉代宫苑“立石麒麟”,佐证其早期宫廷应用。

引用来源说明

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释义依据《说文解字》《后汉书》《营造法式》《宋书》等权威文献综合考订。现存最早石麒麟实物可见于南京南朝陵墓石刻(公元5-6世纪),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资料,“石麒麟”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结合不同来源的释义如下:

一、帝王陵墓前的石雕 指古代帝王陵墓前雕刻的麒麟石像,最早可追溯至秦始皇陵,南朝齐武帝景安陵前的石麒麟是典型代表。如《西京杂记》记载骊山墓前有石麒麟二枚。

二、对幼儿的美称 古代用作对聪慧孩童的赞誉,典故出自《陈书·徐陵传》:南朝高僧宝誌曾摸幼年徐陵头顶,称其为“天上石麒麟”,后苏轼诗中亦用此典赞友人幼子。

三、镇宅辟邪神兽 作为传统建筑中的祥瑞之物,其形象融合马身、牛尾、鹿角等特征,被《礼记》列为四灵之首,具有消灾镇宅功能。现存实物以南北朝时期雕刻为典型代表。

注:部分文献提到“比喻人才出众”的引申义(如查字典网),但该用法在古代典籍中未见直接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褊薄窆封参谒长图禅袍城闬淳直掸瓶丹虾捣臼蹀足多多益办俄忽耳雨发苶黼藻高干高祖父阁置宫奚鹖鸡狠酷花骢皇纪惠丽狐媚螹离捡式交如桀心忌奶酒军咎言抗浪看死课丁枯腔冷门陆稻甍标黾蜮旁门盘陀路泡汤遣返佥妻切怛契好汽化求昏遒健秋轴单老脤膰适统台臣铁线描菟肩兀者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