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嵩县 东北。 唐 王昌龄 《送狄宗亨》诗:“秋在水清山暮蝉, 洛阳 树色 鸣皋 烟。”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若有人兮思 鸣皋 ,阻积雪兮心烦劳。” 王琦 注:“《河南通志》: 鸣皋山 ,在 河南府 嵩县 东北五十里,一名 九皋山 ,昔有白鹤鸣其上,故名。”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见寄》:“脱屣将相守冲谦,唯於山水独不廉。枕 伊 背 洛 得胜地, 鸣皋 少室 来轩簷。”
“鸣皋”一词的含义可从地理名称和文化意象两个角度解析:
地理名称
指河南省嵩县东北的一座山,古称“九皋山”。因传说曾有白鹤在此鸣叫得名,唐代诗人王昌龄、李白等均在其诗作中提及此山,如“洛阳树色鸣皋烟”(《送狄宗亨》)、“若有人兮思鸣皋”(《鸣皋歌送岑徵君》)。
文化意象
部分资料提到其引申为“人才辈出、声名显赫”的象征,源于传说中鸣皋山的神鸟遇人才则高鸣。不过此解释多见于现代成语类词典,古典文献中更多作为地理标志出现。
补充说明
建议在文学赏析时结合具体语境,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注释。
《鸣皋》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鸟鸣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早晨或黄昏时分,山谷中鸟儿的歌声清脆悠扬,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鸣皋》的拆分部首是“鸟”和“山”,其中“鸟”为左部,表示与鸟相关;“山”为右部,表示与山有关。这个词共有14个笔画。
《鸣皋》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中,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情之美。其繁体字为「鳴皋」。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鸣」和「皋」的字形和现在略有不同。古代的「鸣」是用两个立体的「口」字组成,表示鸟儿的喙;而「皋」则是现在字形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则像是一个山丘。
1. 清晨,小山谷里传来了鸣皋声,让人感到宁静而美妙。
2. 黄昏时分,鸣皋声在整个山谷中回荡,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组词:山谷、倾盆
近义词:鸟鸣、山歌
反义词:寂静、无声
布白鯧鯸常任朝颜赤带冲简传疑慈母从亲存十一于千百代食等则顶命帝丘凤戢奉谀缟带工资率钩深图远鬼信浩汹黑活薉薉昏庸无道娇婉戢兵节年精照荩谋继述吉特巴即早镌发眷惠君侧看清叩马而谏暌携母音旁骛平巷浅见寡闻桥鄣弃别青筋青字牌任待山界胜绩尸白失格太浩贪财慕势同甘苦铜雀分香团衫吐舌晚光无明夜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