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幅巾裹头。谓不加冠冕。《后汉书·赵咨传》:“太尉 杨赐 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李贤 注:“饰巾,以幅巾为首饰,不加冠冕。”
(2).谓不冠带,隐居赋闲。 汉 蔡邕 《陈太丘碑》:“大将军 何公 、司徒 袁公 前后招辟……先生( 陈寔 )曰:‘絶望已久,饰巾待期而已。’皆遂不至。”《后汉书·陈寔传》:“大将军 何进 、司徒 袁隗 遣人敦 寔 ,欲特表以不次之位。 寔 乃谢使者曰:‘ 寔 久絶人事,饰巾待终而已。’”
(3).婉词。指死亡。上古人死时不冠而裹巾。见《仪礼·士丧礼》。 清 赵翼 《挽唐再可》诗:“方当享大耋,光景日正午。何期遽饰巾,霞飞倏羽化。”
“饰巾”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以幅巾裹头,不加冠冕
隐居不仕
死亡的婉辞
该词既可指具体装束,又引申为隐逸状态,并发展为委婉表达死亡的典故,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上解释综合了《后汉书》《仪礼》等典籍及碑文用例。
饰巾是指一种用于装饰头部或颈部的布制品。它通常由轻薄的材质制成,可以用来增添服装的美感,或者保暖、遮阳等功能。
根据《新华字典》,饰巾的拆分部首是“巾”,拆分笔画为6画。
“饰巾”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的繁体字写作“飾巾”,意思和现代写法相同。
在古代,饰巾的汉字写作“飾巾”。古汉语中,“飾”意为装饰,“巾”则指布制的头巾。
1. 她戴上一条精美的饰巾,整个人看起来更加优雅。
2. 他用饰巾遮住了脖子,以防止受到寒风的侵袭。
1. 饰品:用于装饰身体或衣物的小物件。
2. 巾帼:表示女子的意味。
3. 巾帼英雄:指女子中具有英雄气概和卓越成就的人物。
丝巾、披巾、围巾、领巾
裹巾、围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