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拷打审问。《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宫中亡大珠一篋,主名不立,念欲攷问,必有不辜。”
(1).考查询问。《汉书·董仲舒传》:“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艾芜 《印度洋风土画·仰光港上》:“中年胖商人就一眼望着年轻人,仿佛学校的教员在考问学生,立刻逼着回答一样。”
(2).拷问。《史记·伍子胥列传》:“ 平王 乃召其太傅 伍奢 考问之。”《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宫中亡大珠一篋,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考问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动词性词汇,其核心含义包含“考查”与“质问”的双重行为特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该词可拆解为以下层次:
发音与词性
标准读音为“kǎo wèn”,属动宾式合成词,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例如:“老师考问学生历史事件细节”(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结构分析与历史溯源
该词由“考”(本义为推究、查核)和“问”(询问、责询)构成,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如《礼记·学记》中“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的注解,体现古代教育中对学习者思维能力的检验(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现代语义解析
近义与反义关联
近义词“诘问”侧重严厉责问,而“考问”更强调事实核查;反义词“放任”则构成行为对立关系(来源:《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考问”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有两种含义:
考察询问
指通过提问来检验对方的知识、能力或对某事的了解程度。例如:
老师通过随堂考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这种用法常见于教育或学术场景,强调“测试”性质。
严厉追问
在特定语境中(如古汉语或文学表达),可引申为严厉追问真相或细节,接近“拷问”,但程度较轻。例如:
他面对记者的考问,最终坦白了事件经过。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表达“严厉审问”时更常用“拷问”(含物理或精神压迫的意味),而“考问”侧重口头提问。
辨析建议
是否需要进一步分析具体使用场景?
辨核兵争拨气彩战崇亘辞歇大宠跌跌铳铳东鄙多功能二扯子耳挖子恶少费累父本覆是为非黼幄敷寻盖抹公诉诟数鬼馒头汉案户黑桦阂窒见讽矫舌交倚界线饥枯具道量己审分灵窍履尚米酒末臣磨趄子慕料内声迁固潜识请举清唏大叫奇肆潸怅上吊贳钱私急所向皆靡素事通观王侨猥计威约闻名不如见面兀兀相度想法纤豪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