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放告牌的意思、放告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放告牌的解释

旧时官府每月定期坐衙受理案件时挂出的通告牌。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现为 济州 知府之职,今日陞厅坐早衙, 张千 ,喝攛箱抬放告牌出去。”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拿放告牌出去,有告状的着他入来。”《金6*6*梅词话》第四八回:“﹝ 安童 ﹞打听巡按御史在 东昌府 住扎……自思:我若説下书的,门上人决不肯放;不如等放告牌出来,我跪门进去,连状带书呈上。”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放告牌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放告牌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专用公示工具,特指官府衙门前用于张贴告示、发布政令或公示案件的木质标牌。其名称由“放”(张贴、公布)、“告”(告知)、“牌”(标识物)三部分构成,体现公开传达信息的核心功能。

从形制来看,放告牌多采用杉木、柏木等耐腐材质制作,表面涂朱漆或黑漆,文字以楷书镌刻,尺寸约三尺见方,符合《大明会典》记载的官方文书规格标准。其内容涵盖赋税变更、诉讼公告、通缉令等政务信息,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六十五载:“州县放告日悬牌晓谕,每月三六九日受词。”

在司法实践中,放告牌具有程序公示价值。《棠阴比事》记载宋代提刑官宋慈曾用放告牌公示验尸结果,成为古代司法透明化的实证。该制度延续至清代,《刑案汇览》收录的嘉庆七年顺天府案例显示,衙门通过放告牌公示土地纠纷裁决文书,保障当事人知情权。

语言学角度分析,《说文解字注》释“放”为“逐也,引申为布也”,“告”取“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的警示义,与牌结合后形成特定司法术语。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常用词汇范畴,但在法制史研究领域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放告牌”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一、古代官府的实际用途

指旧时官府在特定日期挂出的受理案件通告牌。具体特点包括:

  1. 功能:用于公示官府开堂受理民间诉讼的时间,常见于元、明时期。例如《争报恩》中描述:“抬放告牌出去”即衙役挂出受理案件的标识。
  2. 使用场景:每月定期挂出,百姓见牌后可递状申告(如《玉玦记》提到“有告状的著他入来”)。

二、现代引申含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比喻公开表达立场或态度的行为,认为“放”指公开,“告牌”象征立场标识。但此释义缺乏古代文献佐证,可能与原意存在引申差异。


建议参考来源:若需考据原义,推荐查阅《汉典》或元明戏曲文本;比喻用法可对照《查字典》条目,但需注意语义演变可能性。

别人正在浏览...

案牍之劳板榦被保险人崩奔鼻道兵簿避迁镈师不识之无餐英巢薮茶上楚得楚弓蹙郁达枿滴翠惇序犯众附耳射声父祢改卜构立官産裹持河脉泓颖祸为福先见微知萌狡惑筋角貜父絶命辞桔皋军司句图开春冷锻爖火麦秀寒髦发闽剧末代摸头不着闹茶女伯抛离穷絶乳酪梢骡识考忪惺搜拔踏勘通莹头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相坚显然现影郄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