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铜驼荆棘”。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促晤》:“顾不得宗社丘墟,铜驼草莽。”
“铜驼草莽”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与“铜驼荆棘”同义。该词通过“铜驼”与“草莽”的意象组合,隐喻国家衰败、都城荒废的凄凉场景。
源自晋代索靖的预言。据《晋书》记载,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曾指着洛阳宫门外的铜驼叹息:“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西晋灭亡,铜驼果然埋没于荆棘荒草中,成为国破家亡的象征。
部分资料(如、6)误将其解释为“形容人坚强不屈”,实为混淆。该成语仅用于描绘国家衰败景象,与人物品质无关,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晋书·索靖传》或明代戏曲《种玉记》原文。
《铜驼草莽》是一个成语,意为勇敢无畏、不怕困难,形容人具有坚毅不屈的品质。
《铜驼草莽》的拆分部首是金、马、艹、艹。根据笔画来分解的话,分别是5画、3画、6画、7画。
《铜驼草莽》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后汉书·马援传》中的描写。繁体字为「銅駝草莽」。
在古代,「草莽」的写法有时候是「草㔱」,而「銅驼」的写法有时是「銅駝」。
他为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而展现出铜驼草莽的精神。
铜驼漠课、草莽英雄、才子佳人等。
勇敢无畏、英勇果敢、坚毅不屈。
胆小怯懦、软弱无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