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吴粧”。1.指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 唐 吴道子 的人物画,故名。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尝观( 吴道子 )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澹……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 吴 装。”
(2).形容色彩淡雅者。 宋 洪适 《海棠花二绝》之一:“雨濯吴粧腻,风催 蜀 锦裁。”
“吴装”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起源与特点
相传始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人物画,因此得名“吴家样”。其特点为落笔雄劲,傅彩简澹,即线条刚劲有力,设色淡雅柔和。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吴道子作画时仅“轻拂丹青”,形成独特的淡彩风格。
后世影响
这种风格被广泛效仿,成为传统绘画中淡着色技法的代表,尤其用于表现人物、宗教题材,营造出飘逸脱俗的意境。
历史地位
指明清时期苏州、扬州两地的装裱工艺,传承数百年,以“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著称,被赞为“吴装最善,他处无及”(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技术特点
“吴装”也可形容其他色彩淡雅的事物,如宋代洪适以“吴妆”比喻海棠花的素雅色调。
《吴装》是指江浙地区的传统服饰。吴装通常是指吴越地区的民族服饰,如江苏、浙江等地的传统服饰。
《吴装》的部首是口,共有7个笔画。
吴装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吴越文化及民族的服饰传统。它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服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融合了多个时期的时尚元素。
《吴装》在繁体字中写作「吳裝」。
古时候,《吴装》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
她身穿一袭华丽的吴装,显得十分端庄大方。
江南吴装、吴装设计、吴装制作、吴装风格
江南民族服饰、江浙传统服饰
非吴装、异域服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