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回乡务农。 汉 晁错 《论贵粟疏》:“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贼平之后,易使归农。”《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帝﹞令公子 田文 告归农。”
(2). 明 制,凡生员岁考列末等者,除去学籍,黜为民,叫“归农”。 清 顾澹湖 《消夏闲记·明季岁考等第》:“ 明 季岁考綦严。一等若干名,则以六等配之,如一等之数;二等配五等;三等配四等。四等者用朴作教;五等罚为吏,剪去巾飘带;六等挑红粪桶出署,褫去衣衿,谓之归农。”
“归农”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权威资料总结如下:
回乡务农
指离开城市或官场,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一用法最早见于汉代晁错《论贵粟疏》中的“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唐代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也提到“贼平之后,易使归农”,强调社会安定后恢复农耕的政策。
返璞归真
现代引申义指从繁忙生活中抽离,回归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明代规定:生员(科举考生)若在岁考中位列末等,将被剥夺学籍并贬为平民,称为“归农”。例如:
若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如晁错、韩愈的论述),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归农》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指一个人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农村生活。它传达了追求简朴、回归自然的理念。
《归农》的部首是彳和冖,总共有七个笔画。
《归农》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田园生活的推崇。古籍《孟子》中曾有“居孟归农,足以给仕也。”的句子,意思是说如果居住在田间农村,就足够维持自己继续从事治国之事了。现代中文没有繁体字形式,所以《归农》在繁体字中也是写成《归农》。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归农》的古代写法是“歸辳”。其中,“歸”表示归回,回到农村;“辳”则指农业耕种。
1. 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决定归农,回到家乡务农。
2. 我喜欢城市的繁华,但内心深处也渴望能够归农,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
归心似箭、归还、归宿、返归、归还、农田、农业、农民、耕农
返乡、归乡、回归
离农、去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