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封的意思、通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封的解释

严密封缄。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温公客位榜》:“ 司马温公 作相日,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曰:‘……若 光 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即以通封书简,分付吏人令传入, 光 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封”在汉语词典中属于较为罕见的组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法和历史用法角度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和《辞海》相关词条考据,该词包含两层核心释义:

  1. 字面构成解析 “通”本义为贯通、通达,“封”指封闭、封存,二字组合可理解为“完全封闭”或“贯通式密封”。例如在《考工记》中记载的古代器物铸造工艺,有“通封其窍”的描述,指对铸造模具进行整体封闭处理。

  2. 古代文书制度 作为历史行政术语,指唐宋时期直达皇帝的密封奏章。《唐六典·门下省》规定:“五品以上奏事,得专达通封”,即高级官员可将奏章直接密封呈递帝王,无需经中书门下转呈。宋代《庆元条法事类》进一步明确“通封”文书的特殊标识制度。

注: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部分方言区保留“通封”指代“彻底封闭”的用法,如闽南语谚语“门路通封无路用”(形容完全封闭的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通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ōng fēng(),其核心含义为“严密封缄”,即通过密封手段确保物品或文书的完整性与保密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对物品、信件等采取严密的封存措施,避免被擅自开启或泄露内容。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强调封存过程的严谨性()。

  2.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司马光任宰相时,为接受他人规劝,要求建议者以“通封书简”形式密封信件,交由吏人转交,以确保私密性()。这体现了“通封”在古代政务中的实际应用。

  3. 现代场景延伸
    虽为古语,但“通封”概念可类比现代机密文件处理、密封档案管理等领域,强调对重要物品的保护措施。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籍用例与权威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蚌珠霸头背臣北泉碧磴俾昼作夜捕案不竞不絿不来气材勇漕务唱演欃檀掣板驰骋疆场楚调曲垂钓翁唇齿之邦触兴大钞凡识凫花膏梁锦绣革去工业气压关情寒胎毁庙浸礼烂若亮丽流氓集团论吐满盘面见拗劲贫瘦破季度前祝七宝莲池钦附囚鏁润文删正擅专士民霜脊疏忽大意水埠顺慈谭笺汪茫微要五权宪法无所畏惧翔鸾翥凤向顺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