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在北的山或丘陵。《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殽 有二陵焉……其北陵, 文王 之所避风雨也。”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四:“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泉。” 唐 乔知之 《和李侍郎古意》:“南山羃羃兔丝花,北陵青青女萝树。”
(2).特指 茂陵 。 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侯莫陈生墓志铭》:“东都马鸣,不无见日之叹;北陵车过,终忆平生之言。” 倪璠 注:“ 茂陵 在 长安 之北,故曰北陵。”
“北陵”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泛指北方山丘
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的“殽有二陵……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指崤山北部的山丘。南朝鲍照诗句“凿井北陵隈”及唐代乔知之诗中的“北陵青青女萝树”,均延续了这种地理方位的泛指用法。
特指茂陵
历史文献中“北陵”可专指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如北周庾信在墓志铭中提到的“北陵车过”即暗指茂陵。此用法多见于古代文学创作中。
现代语境下的沈阳清昭陵
在当代地理概念中,“北陵”常指沈阳的清昭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寝。它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园,现为北陵公园的核心景观。
补充说明:古代帝王陵墓多建于都城以北(如汉代长安北部的茂陵、唐代关中十八陵等),因此“北陵”也衍生出“帝王陵墓”的象征意义。需注意具体语境中该词指代的对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