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秦观 有《满庭芳》词,为 苏轼 所赏识。因词中有“山抹微云”句,故 苏 戏为句云:“山抹微云 秦学士 ,露花倒影 柳屯田 。”见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温 ( 范温 )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儿,善歌 秦少游 长短句,坐间略不顾 温 。 温 亦谨,不敢吐一语。及酒酣懽洽,侍儿者始问:‘此郎何人耶?’ 温 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多絶倒。” 范温 , 秦观 婿。后因以为典。 清 朱彝尊 《送程秀才还宣城》诗:“花飞春水都官句,山抹微云女婿诗。”诗题自注:“ 梅孝廉 , 庚 女婿也。”
“山抹微云”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是宋词中的经典意象,其含义和文学价值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词义与意境
字面意为“远山仿佛被一抹轻云淡淡晕染”,勾勒出山水相接、云雾缭绕的朦胧画面。此句通过“抹”字将静态的山与动态的云巧妙结合,既展现色彩对比(青山与白云),又赋予画面动态感。苏轼曾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将其与柳永的“露花倒影”并称,凸显此句的传神之处。
文学手法
后世影响
该句因苏轼的引用而广为人知,成为秦观的代称(如“山抹微云君”),并衍生为成语,形容景色朦胧或事物微小。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了苏轼对此句的赞赏,进一步推动其传播。
原词片段参考(《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通过淡云、衰草等意象,渲染出秋日离别的萧瑟氛围。
《山抹微云》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山的轮廓因为云雾而模糊不清。它用来形容景色美丽,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山抹微云》是由“山”(部首:山,笔画:3),“抹”(部首:手,笔画:7),“微”(部首:彳,笔画:3),“云”(部首:二,笔画:3)组成。
《山抹微云》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梦溪笔谈》一书中。这本书是一部记载着各种有趣典故和言论的文集。
《山抹微云》的繁体字为《山抹微雲》。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时《山抹微云》的字形为:“山”、“押”、“微”、“云”。
春天来临时,整个山谷仿佛被《山抹微云》装点得如诗如画。
山水画、云雾弥漫、微风拂面。
近义词:山明水净、云起山峰、山光水色。 反义词:山峰清晰、云开见日、天空明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