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塵的意思、同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塵的解釋

(1).謂如灰塵之混雜異物。比喻混一、統一。語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義:“以塵之至雜而無所不同,則於萬物無所異矣。” 三國 魏 曹植 《帝堯贊》:“克平 共工 ,萬國同塵。”

(2).比喻與萬物一體。 唐 錢起 《題秘書王迪城北池亭》詩:“從宦辭人事,同塵即道心。”

(3).比喻混同于塵俗,不立異趣。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道尊德貴,挫鋭同塵。”

(4).同路;同行。 晉 楊方 《合歡》詩之二:“來與子共迹,去與子同塵。” 南朝 宋 顔延之 《陶徵士诔》:“雖今之作者,人自為量,而首路同塵,輟塗殊軌者多矣。”

(5).指混同;混雜其中。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故廣車不能脅其轍以苟通於狹路;高士不能撙其節以同塵於隘俗。” 宋 司馬光 《孟嘗君歌》:“門下紛紛如市人,鷄鳴狗盜亦同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同塵”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在《老子》中首次提出,後衍生出多層哲學和文學意蘊。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本源含義
    出自《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本義指與光芒調和、與塵垢混同,強調消除對立、包容萬物的統一性。魏源解釋為“以塵之至雜而無所不同,則于萬物無所異矣”。

  2. 哲學延伸

    • 與萬物一體:如唐代錢起詩雲“同塵即道心”,體現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 處世态度:指不标新立異、混同世俗的謙和姿态,如楊炯《益州新都縣學碑》中“挫鋭同塵”的表述。
  3. 文學化應用

    • 政治統一象征:曹植《帝堯贊》以“萬國同塵”比喻天下歸心。
    • 同行共處之意:後引申為共同經曆世俗生活,如“同路共塵”的表達。

此詞在現代常以成語“和光同塵”出現,表達韬光養晦、與世無争的智慧,被廣泛應用于文學、哲學乃至管理學領域。其多義性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演變中内涵的豐富延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塵

《同塵》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同塵。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口”和“廣”,分别有5畫和3畫。這兩個部首的組合形成了“同塵”這個詞彙。

“同塵”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與塵土同在,意味着與塵土平等、同樣存在。通常用來形容低微的身份、境地或者是與世無争的生活态度。

在繁體字中,“同塵”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古時候,“同塵”這個詞的漢字寫法也有一些不同。在《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古代字形中,它由“口”和“相”兩個部分組成,與現代的寫法略有差異。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生活簡樸,甯願與塵土同塵,也不願過奢華的生活。”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低調、不喜炫耀的生活态度。

在組詞和近義詞方面,與“同塵”相關的詞彙有很多。例如,“平凡”、“樸實”、“平庸”等詞彙都可以用來形容與塵土同塵的意境。這些詞彙都表達了一種謙遜、清貧和普通的含義。

反義詞方面,與“同塵”相對的詞彙可以是“高傲”、“奢華”、“高貴”等,這些詞彙強調與塵土不同,與富裕和高雅的狀态相聯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