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窃弄的意思、窃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窃弄的解释

盗用;玩弄。《后汉书·王符传》:“不上顺天心,下育人物,而欲任其私智,窃弄君威,反戾天地,欺诬神明。”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天寳 末,兄 国忠 盗丞相位,窃弄国柄。”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今父老子弟不察其故,懟暑嗟寒,徙怨于天,乘间造衅,窃弄戈兵。”《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奉天 之难,皆因姦臣 卢杞 窃弄朝权,致使 涇原 节度使 姚令言 与太尉 朱泚 ,得以激变军心,劫夺府库。” 清 侯方域 《论朋党论上》:“是以君子在大位而攻小人,主上则以为窃弄威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窃弄"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暗中操纵、私下把玩或盗用(权力、器物等),通常带有贬义,强调行为的隐蔽性、不正当性或僭越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语义解析:

    • 窃 (qiè): 本义为偷盗,引申为私下、暗中、偷偷地。强调行为的隐蔽性和非公开性。
    • 弄 (nòng): 本义为用手把玩、戏耍,引申为操纵、玩弄、摆布、使用。强调对某物(尤其是权力、器物)的控制和运用。
    • 组合义: “窃弄”结合两字含义,指在暗中、私下里操纵、把玩或使用某物(尤指本不该由自己掌控的权力或贵重物品)。这种行为往往是不正当的、僭越的或带有欺骗性质的。
  2. 主要用法与语境:

    • 指暗中操控权柄或国事: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多用于描述奸臣、宦官、后宫等非正式权力中心的人物超越本分、私下操纵国家大权。含有强烈的批判意味,指其行为如同盗窃了君主的权柄并进行玩弄。
      • 例: “奸臣窃弄权柄。”、“宦官窃弄国柄。”、“外戚窃弄威福。”
      • 来源参考: 此义项在历代史书、政论文章中常见。例如《旧唐书·李林甫传》载其“在位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虽未直接出现“窃弄”二字,但所述行为是典型的“窃弄权柄”。 更直接的表述可见于后世史评或文学作品中对此类行为的概括。
    • 指私下把玩贵重或不应私自动用之物: 也可用于指偷偷地、不恰当地玩弄或使用珍贵的物品(如御用之物、神器等)。
      • 例: “宦官窃弄御玺。” (此例较为罕见,更常见的是用于权力)。
    • 指盗用并滥用: 隐含了“偷来用”的意思,强调其使用的不合法性或非授权性。
  3.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窃弄”的解释为:“盗用;玩弄。” 并引用了清代王符《潜夫论·忠贵》的例句:“当吕氏之贵也,太后称制而专政,禄、产秉事而握权,擅立四王,多封子弟,兼据将相,外内磐结,自以虽汤、武兴、五霸作,弗能危也。于是废仁义而尚威虐,灭礼信而务谲诈。海内怨痛,人欲其亡,故一朝摩灭而莫之哀也……此皆窃弄君威,反以自祸者也。”(释义核心:盗用玩弄)。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虽未单独收录“窃弄”词条,但“窃”字条下释义包含“私自,私下”,常与表示操控义的动词连用;“弄”字条有“戏耍,玩弄”义。两字结合符合上述解析。其权威性在于对单字本义和古汉语用法的详尽解释。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未单独收录“窃弄”词条,说明其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已不常用,多出现在历史、文学或仿古语境中。其权威性体现在对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上,间接反映了该词的文言属性。

“窃弄”一词,核心在于“窃”(暗中、私下)与“弄”(操纵、把玩)的结合,生动描绘了一种隐蔽、僭越且常具危害性的操控行为,尤其在历史语境中多用于批判非正式权力者(如奸臣、宦官、外戚等)对国家权柄的暗中盗用和操纵,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其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已大幅减少,主要见于历史叙述、文学作品或学术讨论中。

网络扩展解释

“窃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暗中盗用权力或资源,并进行不正当操控。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用例与文献依据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5.典型例句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后汉书》《长恨歌传》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爱迹暴光北歌辨慧表态不廷卜者场务撤军诚绩潨流大锉碓打脚大抬杆东都督役耳檐儿锋火改策躬圭弓调马服圭角岸然浩漭奤子黑酣鸿覆烘烔后生可畏吼啸怀仰翚锦茧绸静窥纠拾苦艼临楮落纸难産盘魄盼饰皮囊凭讬绮错青削漆园阙政人行横道扫白山镇盛典深计噬逆首面説寡嘴松变外朝官琬圭无寄享御夕暮